■本报通讯员 谢劼
民生无小事,件件皆大事。近年来,鱼台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聚焦“急难愁盼”,着眼“难办难改”,切实以改革创新提升民生福祉,让群众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惠。
上学就医 堵点变成突破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学校“空心化”矛盾突出。据调研,鱼台县71所农村小学中,学生在200人以下的“麻雀学校”占比达56%,这些学校条件差、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对此家长意见大,镇街生源不断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鱼台县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从教育布局规划调整入手,对镇街“麻雀小学”撤并,让中学进城。按照规划,全县41所“麻雀小学”将于7月底前全面完成撤并,9所中学也将分批次进城,充分实现各项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为了做好撤并工作,鱼台县做了大量的准备:计划开通助学公交70辆,并选配合格“照管员”,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学校可供应午餐,学生可根据情况选择,并且执行老师陪餐制,确保食品安全、营养;午休时间,有值班老师陪护或辅导学习;细致摸排困难学生群体,通过捐助方式解决113名学生的车费、餐费,减轻家庭负担。经测算,此次教育资源整合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约6000万元,节约的资金还会注入到教育事业发展上去。
杨传奉老人家住清河镇,患有高血压,最近在镇卫生院体检时又确诊双眼白内障,医生建议他手术治疗,并为其办理了转诊单。第二天一早,县医共体健康直通车免费把杨传奉送达县人民医院,并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辅助检查,最后到眼科专家门诊就诊,期间导医一对一跟随服务,还免收挂号费、诊疗费。从出家门到办理完住院手续,还不到一个小时,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自从鱼台县建立“三医联动”紧密型医共体后,像杨传奉老人这样享受医疗改革便利的人越来越多。“三医联动”还能实现远程会诊,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让老百姓花一级医疗机构诊疗的钱,享受三级医疗机构更高水平的健康医疗服务。
2021年,鱼台县在全市率先开展“三医联动”、紧密型医共体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等试点工作,群众看病就医的便利性得到极大提升,县内就诊率持续升高。
养老敬老 老人幸福乐晚年
鱼台县素有“孝贤故里”之美誉,近年来,鱼台县不断注重老年人养老及合法权益维护等问题,倾力打造了1处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同时将原有的9处镇街敬老院整合升级为5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并指导敬老院从“一镇一院”“公建公营”向“中心敬老院”“委托运营”转型,改变了原有单一、粗放的养老模式,实现了由“千篇一律”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变;在社区(村),全县建设有日间照料场所8处,村级幸福院56处,幸福食堂20处,满足老年人日间活动和就餐的需求。
鱼台县着重解决70岁以上老年人赡养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截至目前,全县17091名老人完成赡养协议签订工作,共发放赡养费880.964万元。下步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抓好全县扩面,全力建设名副其实的孝贤故里。
民声民事 句句诉求有回音
民事无小事,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很容易把小事积成大事。鱼台县创新搭建了“鱼快办”为民服务平台,单位部门有了从被动等着办到主动抢着办的深刻转变。自2021年3月15日平台开通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41649件,日均受理130余件(含咨询类),按期办结率100%,群众的满意率由95.65%提升到98.82%,真正实现了矛盾牢牢吸附、解决在当地。鱼台县信访工作已连续5年获得全市第一名。
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鱼台县探索建立了城乡“两长”工作机制。选拔出的2220名城区单元长、楼长,5129名农村巷长(联户长),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9万余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特别是在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依托7349名城乡“两长”开展实有人口核对工作,摸清全县一标(标准地址)三实(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的基础信息,为全县社会治理精细化、疫情防控精准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2021年,鱼台县民生事项群众满意度较上年提升48个位次,位列全省第31位,有效提升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