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第08版:

网络德育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济宁学院附中高新区校区 高冰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的要求,中小学要“在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上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屏蔽或删除含有低俗、淫秽、暴力、反动等内容的信息和攻击性言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和开放绿色上网设施”。本文主要探究当今德育教育现状,将德育教育引入网络空间,为德育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讲堂。

借助平台渗透德育思想

学校通过校讯通、微信群等方式,向学生宣传网络对其身心健康影响的知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来关注网络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拒绝不良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提升信息素养。通过主题队会网络观看法律法规中有关对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详细规定,要求自觉遵守。通过网络开展家长培训会的形式,让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建议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借助活动强化德育教育

学校可借助教室网络开展巧用网络诵读经典活动。比如进行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赛诗会活动,通过诵读古诗文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通过赛诗会评奖活动,对“在网络中的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探索。首先,以“网络”为工具、以“德育教育”为支点,拟对“在网络中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内涵进行探索。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网络教学”“德育教育模式”与“基于网络空间的德育教学模式”这三个概念从理论上进行梳理,总结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在建构主义、德育教育教学模式、多元智能等理论基础上,系统分析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目标、实践条件、教学流程、教学评价,构建出本研究的教学模式。最后,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

借助网络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为充分发挥网络对中小学生学习及生活的积极影响,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上网,让家长改变对网络的认识,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我为你推荐”网络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借助网络开展家校合育

学生每天在校大约八小时,其余时间、周末、寒暑假期都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如果仅学校一方努力,德育工作往往不能进行彻底,也容易形成“两面派”学生,即在学校是个好孩子,在家里专横跋扈、娇生惯养。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我们提倡孩子在家长的陪伴、指导下,进行网络学习和网络交流,家长还应安装必要的电脑、手机软件,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及时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防患于未然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更应该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给学生的思想武装上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2022-07-0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4475.html 1 网络德育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