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第03版:

汶上县

智慧赋能 精准“护蕾”

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整体性、联动性、系统性,有效解决工作效率、机制创新、监督力度等方面的问题,汶上县民政局立足“数字赋能”,全力探索智慧未保新模式,逐步构建起便捷、高效、精准、智能的县域未保智慧云平台系统,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方式,实现了未保全链条闭环式服务。

打通数据链

实现智慧网络全覆盖

牢固树立信息化思维,坚持“用数据说话、依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不断提高民生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一是构建全县“一张网”。依托未成年人保护智慧云平台,统一规范管理全县未成年人各类数据,除基本信息外加入未成年人类型、健康状况、保障情况、受教育情况、风险等级等相关属性,可根据相关属性进行条件检索,快速高效地汇总、整理相关未成年人信息,用于后续管理与服务;统一规范化管理网格员数据,建立多级管理制度,督导员可直接管理所辖网格内的儿童主任。二是平台互通“一体化”。儿童主任将走访信息通过PC端或小程序端录入平台数据库,乡镇督导员可对走访信息进行核查督导并加以评价,走访数据可根据所属网格、时间段、受访者等信息进行条件检索,提高了走访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发现报告,将未保智慧云平台与O2O服务管理平台、12345政务热线等平台对接,让群众无限参与、让数据充分跑路、让服务全程公开,便于及时、高效地处理相关发现报告,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社会合作、效率提升。三是法律法规“一点通”。学习培训、法律政策、爱心捐赠等模块可以供群众及未保工作人员在线学习,了解未保法律法规,发起线上捐赠活动,群众可随时随地提建议、讲诉求、找服务,实现了群众线上点单,干部线下服务。

聚焦马上办

实现线上线下双联动

服务好不好,关键在落实。通过不断强化“马上就办”理念,建立群众诉求快办机制,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一是线上管理“限时办”。明确专人担任信息管理员,对群众提出的诉求,管理员要在1小时内受理,责任人要在15日内办结,逾期未办结平台自动警示。县未保中心实时监控群众诉求办理进度,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办结。二是服务管理“网格化”。在镇街和村居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划分了15个大网格和540个小网格,每个网格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实行网格化动态管理,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及时性。三是线下服务“面对面”。依托“线上”信息收集,建立县、乡、村三级“线下”便民服务体系,建立了县级未保中心专职人员、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为基干人员的人才库,将村居干部、第一书记、联户干部、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民情联络员和民事代办员等全部纳入未保“线下”队伍。村(社区)层面未保工作委员会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服务人员多元化、联系群众全面化的工作格局。

拓展新模块

未保管理服务更贴心

通过未保智慧云平台,持续整合全县未保资源,变被动为主动,让未保服务的小平台成为连民心、转作风、提效能、晒实绩的“大舞台”。一是资源整合更高效。通过未保智慧云平台,将全县42个未保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15个镇街及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未保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政策的共享。同时将全县未成年人分布、未保服务设施设置、网格化管理等多项内容进行立体展示,绘制了一张全县未保工作图。二是工作机制更优化。未保智慧云平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从受理、移交到办结、群众评价全部进行实时记录,自动统计群众诉求的收集数、满意率等数据,及时掌握诉求办理情况。同时通过平台大数据分类梳理、分析研判,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服务质量可评价。群众可以通过系统随时查看诉求办理进程,并对办理结果给予满意度评价。凡是群众评价不满意的,由责任单位与镇街、村居网格员包保落实,了解情况,解疑释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小矛盾变为大难题。四是架好干群“连心桥”。全县各未保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镇街、村居,结合未保智慧云平台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资源整合力度强的优势,积极开展资源链接、服务转介、个案办理、跟踪问效、实时报告、宣传引导等工作,让群众及时了解未保政策、活动动态,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县民政局通过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智慧云平台,整合部门数据资源和互联网数据,实现了信息、资源、政策的共享。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进行线上数据比对分析,线下网格核实监管,精准摸清了未保工作的难点、痛点、堵点,更及时、更精准地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使未保工作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通讯员 张莉)

2022-07-07 汶上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4418.html 1 智慧赋能 精准“护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