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第02版: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追记第八届全市道德模范孙茂东

■本报记者 梁琨

在广袤的微山湖上,好支书孙茂东的感人事迹,仍为这一方百姓传颂。在他58载的一生中,为渭河村奉献了18年,他不曾有感天动地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用忠诚与无私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2002年6月,经全村党员群众推选,孙茂东当选了渭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了不辜负党员群众的这份信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卖掉了家里生意好、业务忙的水上运输拖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党务村务中。

上任后,孙茂东率先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的“老大难”。他多次召开支委会,创新实施了流动党员“三建四联五帮”模式,构筑“水上红筝工程”,规定“七一”为流动党员回归日,鼓励流动党员回村参加党内生活。并先后在江苏盐城、山东东营等地设立流动党员党小组,在运输船队上设立流动党员活动室,解决了流动党员村里管不到、驻地无人管的问题,让大家船行千里不迷航。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到渭河村调研时,曾高度评价:“微山湖上有渭河,党的工作经验多,船行千里心向党,不惧征程有风波。”

渭河村一直就有水上运输的传统,但多数村民使用水泥船,吨位小、竞争力差、收入不高。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帮助运输户协调贷款,聚集村里养殖大户闲散资金,一举解决运输户资金短缺难题,并成立微山县兴渭航运公司,成为全乡航运业的支柱企业。

退养还湖政策实施后,孙茂东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让群众了解维护大湖生态的重要性。但发展的步子不能停下来,孙茂东看准了渭河村丰富的原生态湿地和淳朴的渔家文化资源,顺势引导村民转型发展,萌发了“船船相连,做实水街”的想法。水街建设逐具规模,渔民纷纷参与进来,开办渔家乐、民宿饭店,“微山湖渔家水街”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现在渭河村已是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困难群众一直牵动着孙茂东的心。为帮助贫困群众,孙茂东和村“两委”同志商议决定对村里困难户实行特别的救助政策,扶持困难群众发展养殖业、旅游业,党员与困难户一对一结对帮扶,逐步提高收入水平,不让一个老百姓掉队!2015年底,渭河村率先全部实现了脱贫,年收入高于国家和省定脱贫标准。

可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11月,孙茂东查出患有胆管胰腺癌。在北京住院16天后出院,医生千叮万嘱要回家静养,不要工作,但忙惯了的孙茂东哪能闲得住?为了村里的事,他东奔西跑从未闲着。

新冠疫情爆发后,孙茂东深知疫情就是命令,春节前夕就带领村“两委”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通往渭河村的水路众多,孙茂东带领村干部用船只封堵各条水路,只留一条主要河道设卡值班。“疫情不灭,决不收兵”,孙茂东坚持值班值守,每天都到村里的小超市和群众家中了解情况,联系乡里、县里筹措粮油蔬菜,保障群众生活。面对外来返乡村民众多的实际,孙茂东经常开着小船,挨家挨户上门排查。

接连不断的奔波忙碌透支了他的身体,铁打的汉子也抗不住了。去济南住院期间,孙茂东已是瘦骨嶙峋。几位村干部去看他,身上插满管子的孙茂东还是放心不下村里,听的说的还是村里的事。生命的最后几天,孙茂东坚持要出院,家人和村干部都不肯,他恳求说:“我是村支部书记,让我再回村看看乡亲们。”回村后,他用最后的气力坐着轮椅把村“两委”同志叫到党旗雕塑下留下最后的嘱托。

青山不语,浩荡碧波。孙茂东用生命践行一个党员的初心使命,渭河村群众不会忘记,八百里大湖不会忘记,他的先进事迹也必将在湖区百姓心中留下不朽丰碑。

2022-07-07 ——追记第八届全市道德模范孙茂东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4408.html 1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