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张勇 董雅宁)近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垂体疾病整体医疗中心启动。该中心的成立是医院探索专病诊疗新模式的具体体现,也将进一步为垂体疾病患者提供更规范化、精准化、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甘立军表示,在学科建设方面,亚专业细化要深入落地,垂体疾病整体医疗中心的成立则是该院今年党政工作要点之一,中心的建设旨在破解垂体疾病患者就诊难问题,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这也对医院提升疾病精准治疗水平具有示范作用。
垂体是人体的生命中枢,通过分泌多种激素作用于全身各个相应靶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也可以作用于其它部位,如肌肉、脂肪、骨骼等,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几乎所有功能进行调节,对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导致垂体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多样,其诊断和治疗涉及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肿瘤科、生殖医学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患者以往需要在不同的科室进行诊治来决定治疗方案。
“我们主要通过内分泌激素检测、功能试验、垂体磁共振等检查明确垂体疾病的诊断,给予规范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面全程随访,评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及时给予垂体功能重建。” 该院垂体疾病整体医疗中心主任孙海玲教授介绍,中心成立的目的是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为垂体疾病患者提供规范、个体化、手术、药物、放射治疗“一站式”的诊疗服务。设立垂体疾病多学科综合门诊,并且每周二下午由医院副院长班博副主持MDT病例讨论,诊治范围包括初诊垂体瘤患者、垂体瘤术后未达生化缓解患者、垂体瘤放射治疗后效果不佳患者、垂体瘤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疑难复杂病例、难以明确病因、疑难鞍区磁共振/CT的阅读等。同时,中心还注重加强临床研究及学术交流,每月至少1次由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及神经外科专家进行指导,来持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如果说传统诊疗模式是“单一式打法”,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垂体疾病整体医疗中心则是进一步创新推进“组合拳”模式。该中心由固定成员科室和其他科室协同对各种垂体疾病患者进行诊治,通过高质量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丰富服务内涵,更大程度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目前,该中心已梳理适用于不同垂体疾病的诊治流程,构建规范化诊疗体系,开展多项临床队列研究,让更多患者及时得到科学、规范的诊治,实现对垂体疾病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确保患者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