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员
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齐鲁运河故事的电视剧《运河风流》,凸显大运河元素与文化意蕴,以“水陆通衢,商贾云集”之地济宁为主要叙述场域,通过“济宁三杰”在时代变迁中的人生沉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刚正为官、信义经商、正气治学的儒雅之光,又以运河儿女的爱恨情仇、命运纠葛,立体丰满地塑造了一片云、黄天行等人物群像的灿烂之美,使恢弘历史叙事与平民史诗精彩融合,发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呼唤。
剧作通过“济宁三杰”家族近三十年荣辱兴衰,将济宁文化与儒家文化交融在运河气象,进行了形象挖掘与升腾。黄子荣、宋鲁生、杨春早,以儒雅的形象言传身教,正气凛然地展示了为官之则、经商之道和文人之骨,成为儒家文化与运河文化传承及坚守的引领者、启蒙者、践行者。
从人物名字就可以看出剧作的深意,“黄子荣”有黄家以此“人”此“子”为荣的意寓,承担了黄家对刚正为官和子孙正气传家的的期许。“宋鲁生”用一个“鲁”字,为其赋予“儒商”内涵,与其家族“信义为本”的经商理念,共同诠释演绎了沉稳内敛、谦谦君子的形象。“杨春早”这个名字,则以“春天早知道”,暗喻其为社会思想的启蒙者、文化的引领者、文脉的传承者,可谓意味深长。但剧作并未以文化的外衣,将三人简单地塑造成类型化、脸谱化的英雄,而是用了生死考验、艰难抉择与初心坚守,去展现人物由内向外的光芒,为当下社会各个层面,带来深刻启迪与警醒。
宋鲁生对商机有着敏锐的捕捉力和精准的判断力,很早就预见到铁路运输势不可当,巧妙击败代办那胖子的坐地起价,从中药味糕点中悟出中药包保鲜松茸的点子,力挫竞争死敌白大可并将之感化,经商才能可圈可点。但他也因忙于家族生意,疏于对儿子的管教,对宋秋安的纨绔、欺骗、吸毒等败家和不争气行为管教手段单一,留下了压抑与悲痛中背着死去的秋安踉跄而行的身影。
黄子荣为官正气凛然,清正廉洁,返乡路上遭土匪抢劫,却没搜到财宝的特写,反衬出了清官的内涵与形象。归家后看不惯代理县知事侯立人与船帮勾结欺压船民,以及官商勾结修运河敛财的行径,故挺身而出,敢于只身入飞鱼岛追讨赈灾银两,敢于抵制民政厅厅长郑三民的老谋深算。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忘为官之本。面对亲生儿子黄天楷买官卖官、投机钻营,忍痛大义灭亲。
剧作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为黄子荣戴上刚正无私、廉洁为官的光环,还在于将他置身几经生死境遇的考验,让他饱受家规祖训的束缚与苦恼。“官商不通”“官匪不通”的家规祖训,一次次将他推入两难的抉择。面对束缚的无奈,黄子荣压抑自我感情,亏欠一片云太多而良心难安,被逼入为民做官与为情辞官的悖论及两难之境,决心为爱情而辞官,又在相互成全中再次错过。
正是有了失意、心痛、懊恼、无奈等元素的精彩演绎,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运河风流》的另一精彩之处,是用细腻饱满、巧妙鲜活的手法,塑造了众多立体复杂、有血有肉、坚忍执着的运河儿女群像。
无论是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一片云等土匪,弃暗投明、为国捐躯的裘大炮等军人,还是心思缜密、卧底杀敌的黄天行等人,这些铺天盖地的人物群像,与顶天立地的主要人物辉映成趣,同样熠熠生辉、灿烂感人,构成了摇曳多姿的精彩画卷。
飞鱼岛土匪出身的一片云,豪放热烈,敢爱敢恨,执着勇毅,拦截自德州回乡的黄子荣,第一次见识了两手空空的清官。后随黄子荣识字而有了思想觉醒和爱情萌芽,不顾阶层差距,大胆表白,追求爱情,几经冒死解救命悬一线的黄子荣。
由于黄家“官匪不通”的祖训和黄子荣的隐忍克制,一片云不得不一再拒绝牛震山的猛烈追求,执着等待十几年,甘为黄子荣弃匪从良。好不容易等到黄子荣迈出艰难一步,以及黄老太太的认可,又因黄子荣辞官,百姓期盼解救而舍己为苍生,委屈嫁给牛震山,以使黄子荣安心为民做官,还百姓一个公正太平的世界。
一片云的痛苦、挣扎、煎熬、无奈,着实令人痛心落泪,而那种大情大爱的品格与胸襟,以及此后在日军来犯时奋勇杀敌的无畏,都着实令人感动。剧作通过跌宕的人物命运,将一片云的儿女情长演绎得荡气回肠。
作为土匪后代的黄天行,得遇黄子荣收养保命,出场就是谜团和包袱般的巧妙存在,起到穿针引线、层设悬念、推波助澜的作用。黄子荣夫妇假怀孕,一直吊住观众胃口至黄天行十几岁。后来多次出现的黄天行年少玩鹰场景,也是巧设悬念,为之后的抗日飞鹰运书精心埋下伏笔。他作为黄家老疙瘩,自小被家族宠爱,自得知身世起就表现出心思缜密、沉着善谋的性格特点,精心设计偷偷滴血认亲。面对当年黄子荣对土匪父亲的劝降信,理性清醒地找师傅查爷和杨春早帮忙判断。赴东北寻母上坟归来后,将对黄家的养育之恩埋藏心底,独闯虎穴,卧底尝胆,机智杀死保安队长赵长顺,瞒过侯立人和日本人,设法隐藏一片云,为抗日杀敌忍辱负重,满腔孤勇,无惧无畏,吊足观众胃口,也让观众为之担心、感动与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