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22年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我市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完善营商环境法治体系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营造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创新“智慧”模式,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现场执法检查发现违法线索,手机登陆“济宁执法”APP,填写立案登记表,与胸卡执法记录仪采集到的取证视频一起上传数据库,违法行为当事人签字,便捷蓝牙打印机现场打印出执法文书……这是我市各级行政执法人员运用行政执法网上办案平台和“济宁执法”APP开展现场执法的日常场景。全市各级行政执法人员已统一配备了亮证式执法记录仪和蓝牙打印机、数据采集站“移动执法三件套”,可实现案件登记、现场检查、法制审核、文书生成、现场打印、罚款缴纳等“零距离”办案,执法监管数据的实时传输归集、实时接受监督。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执法部门已网上办案99173件,执法监管网上运行率达到97.1%。实现了全公示、全审核、全记录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精细化落实,2022年,我市持续发力,在全省率先建成行政执法综合监督管理平台,实时生成行政执法大数据分析应用成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执法案卷电子评查和全领域行政执法大数据分析,从根本上实现了从传统粗放的执法监督方式向“人在现场干、数在平台算、我站云端看”的转变,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行政执法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创新做法获得中央依法治国办的充分肯定。
建立“标准”体系,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我市以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大力实施行政执法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升工程,创新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定了以一个指导意见、两张学法清单、三项培训制度为核心内容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指引》,针对重点执法领域,特别是涉企执法突出问题,区分培训对象的执法领域、具体岗位、知识结构等实行分级分类培训。搭建“济宁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云平台”,将移动端培训考试功能嵌入“济宁执法”APP,释放“互联网+培训+执法”新动能,平台已培训执法人员23060人次,平均合格率达到93.7%,实现了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常态化、便利化、智能化。在全市范围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知识学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推动全市执法水平、服务能力、队伍形象大提升,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
推行“温度”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我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紧扣涉企执法热点和民生服务难点,发布“不罚轻罚清单”,指导各级执法部门积极采取柔性执法的非强制性手段实施监管,提升执法“温度”。自“不罚轻罚清单”实施以来,全市已办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案件12040件,一般违法行为减轻处罚案件1237件,减免罚款金额2204.185万元,受益企业13190家,以更为规范文明、科学高效的方式和优质服务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理解支持。根据省委依法治省办法治监测指标显示,我市不罚轻罚案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持续开展三轮刀刃向内的证明事项清理,公布了1484项证明事项取消清单和依据法律法规保留的655项证明事项实施清单,实现了法律法规之外“无证明”。在全省率先公布875项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11类1200多个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上网运行;70个行业实现了“一证准营”;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在办理489项高频事项时免提交,“建筑业企业资质简单变更”等100多项简易事项实现“秒批秒办”;100项“一件事”实现了0材料、1个环节、1次办结。据统计,全市累计压减各类证明材料9万多项,行政许可事项提速率达到93.4%。根据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结果显示,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平均93.63分,同比提高1.43分,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达到最高的“优异”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