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璇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宋娜
今年以来,济宁经开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一个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两个链条,着力突破医疗装备产业,充实赋能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拉长增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打造本地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集群新高地,在广招引、助落地、强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工作机制求创新
签约落地项目提质增量
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消除盲目性招商引资,趋利避害,切实提升招商引资的工作水平和实效,3月份,济宁经开区出台招商引资项目分类分级论证办法,针对一般性项目、产业研究院高科技项目、重大项目等强化项目分类分级论证,进一步提高项目入园科学性,从源头上屏蔽科技含量低、产业发展势头不足的低效项目。截止目前完成23个项目论证,18个项目完成签约,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3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项目2个。在市级任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提升工作标准,制定任务目标分解考核办法,将全区42个责任部门纳入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分解任务目标,凝聚全员招商、全力招商、全面招商浓厚氛围,累计获得100余个有效价值信息,20余个项目重点推进。
挂图作战求实效
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位于济宁经开区的济宁华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鲁西南地区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公司一直以来注重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与南京投资方联合建设的乾钢年产65万吨绿色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从立项以来,经开区相关部门与企业齐心协力、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现如今5.7万㎡厂房建设完成,设备到位90%,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7月初正式投产,达产后年产值60亿元;山东精拓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精拓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从对接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落地后两个月销售收入达到4000万元,当年产值可过亿元。
截止目前,济宁经开区符合“十强”产业在建招商引资项目44个,35个产业项目纳入三重工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产业培育与制造强区指挥部、助企攀登有机结合,统筹土地、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保障,区级领导带头包保、责任部门联合推进,重大项目实行重中之重,倾斜要素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新招引落地项目按照推进进度,纳入工作台账实时督导调度,定期组织项目推进会议,集中解决项目堵卡点,确保所有项目可溯源追踪、落实到人。
土地利用求集约
标准厂房效能持续释放
济宁经开区持续扩大厂房定制化、多元化建设,现已建成标准厂房95万㎡,进一步提升完善三大重点园区功能,强化现有空间整合,实现标准厂房集约集群发展。一大批项目实现拎包入住,签约后3个月即可投产,还有一批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纳统入规。节能环保产业园,充分利用闲置厂房8000㎡、压减厂房10000㎡,新招引落地畅庆污泥干化设备研发生产项目、汇鑫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装备、国家机器人中心项目,其中畅庆环保自主创新研发,跨界融合各项专业技术,成功服务150余家企业,覆盖制药、化工、电镀、石油、市政、食品等多个行业。医疗装备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生物岛新型医美工业项目,具备“健、食、消、妆、械”五大生产资质,着力打造集工业智造、数字经济、加工生产、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医美工业综合体,投产后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收4500万元;中科润康液体绷带、施莱恩骨科材料、熙泓液压刀柄、汇聚医美工业等6个项目正在进行厂房装修,5个重点在谈项目即将签约落地;智能制造产业园,集中清退低效项目、整合厂房近9000㎡,中科富能轻质太阳能组件、和启液压、嘉亿搪瓷铝单板、智庞柔性电缆等项目紧锣密鼓、掐紧时间节点完成厂房装修、设备到位;亿诚滚动件即将完成厂房交付。
开拓渠道求合作
强化科技招商基金赋能
近年来,济宁经开区持续加强与中科院、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发挥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科技项目投产落地,先后引进12家高校院所的19个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共同成立的2亿元济宁明德创业投资基金,已累计为13个项目投资近1.3亿元。鼓励落地企业科技成果复合转化,搭建科技金融“政银园投”服务渠道,大水大肥浇灌,高标准推进中科泰阳二期项目、中科伺易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济宁基地、中科中美激光熔覆项目对外合资合作。中科泰阳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项目,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王耀明博士领衔建设,该项目掌握全球唯一的刚性/柔性薄膜电池共线生产技术,荣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山东省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实现我市该奖项历史性突破。二期轻质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总投资10亿元,达到年产1000MW高效组件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税收3500万元以上;中科伺易伺服电机项目,成功研发出新款小型化25法兰伺服电机(拇指大小伺服电机),参数对标日本安川产品。拥有新松、中电海康、美的集团、广州数控等一批国内高端客户,以及德国metronix公司、意大利HDT、法国SERAD等国际著名客户。二期项目建设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济宁基地,已成功对上争取约5000万元高端检测设备,目前厂房装修已收尾,部分设备已到位,正在安装调试,投产后将达到年产50万套伺服产能,产值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