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刘峰)近日,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胸外科杨启光工作团队成功完成该中心首例胸膜腔纤维板剥脱术,标志着中心外科在微创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
据悉,该患者为一名57岁中年女性,于5月16日入住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呼吸科病区,抗痨治疗2周后,转入中心胸外科行胸膜腔纤维板剥脱术。患者来中心前一个多月,出现间断性咳嗽、咳痰,白色粘液痰,伴憋喘,活动后尤重,无胸痛、咯血,体温正常,饮食可,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腹胀,在当地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近期,胸部CT示右侧下部胸腔团片状异常密度影伴胸膜增厚、钙化,疑是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遂转入该中心进一步诊疗。
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无牙龈及鼻粘膜出血,大、小便正常,夜间入眠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转入中心胸外科后给予完善术前必要检查,据CT影像钙化的纤维板上下较长、达22cm,下缘与右肾下极基本齐平。术前方案是行右侧6-7肋间外后切口+右侧11-12肋间侧切口双切口手术,术中探查胸膜纤维板较厚、局部钙化明显、顺应性极差、不能完整切除,粘稠脓液较多、吸除约600ml,胸腔内感染的几率增大,需片状分割才能切除整个囊壁。为尽可能减少胸腔及手术创口感染、难愈合,甚至形成窦道,从而给患者带来额外身体、精神、经济等方面的损害,综合考虑决定,给予单切口手术。单切口手术极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也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对患者整体来说是受益的。整个手术历时3小时,顺利完成,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是指剥除壁层及脏层胸膜上的纤维板,使肺组织从纤维板的束缚中游离出来,重新扩张,胸壁也恢复呼吸运动,既能改善肺功能,又可免除胸廓畸形的一种最理想的手术。行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除术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肺功能,是治疗慢性脓胸的主要手术之一,也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此首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外科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此类患者需转诊其他医院就诊的负担,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