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培龙 李超
嘉祥县坚持企业和群众视角,紧紧抓住被列为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揭榜挂帅”创新试点契机,创新审批模式,再造审批流程,优化提升服务,着力打造和实现了社会投资一般工业和房屋建筑类项目开工审批由之前的“多件事”变为现在“一件事”。
以“精简合并”为主线
打造极简审批流程
精简审批流程。探索取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依申请发证,试行建设单位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即表示获得用地许可,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即可同步直接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创新推出“极简版”流程图,对投资项目全过程办理环节进行图示,对易走弯路的审批环节特殊标注,确保每个环节一看就懂。
合并审批事项。将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流程三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通过“联合验收”等改革举措,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可减少约20%的审批事项、50%的申报材料、60%的审批环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费和简易低风险项目涉及的全流程测绘费等全部实行政府买单或免于缴纳,大幅减轻了企业开工负担。
拓展“一业一证”。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开工前的11个事项合并办理,整合成一张建设工程项目“行业综合许可证”。申请人到一个窗口、填一张表单、交一套材料、走一个流程,即可实现全流程办理,审批时限由22个工作日压减至6个工作日。
以“网上运行”为抓手
实现全程在线审批
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办系统。将工程建设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线上办理,公开审批信息,推行“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全程电子化办理新模式,项目从申请到办结全过程可查可溯。今年以来,共办理建设项目审批事项2359项,全程网办率100%,电子证照应用率100%。
依托“一窗系统”打造“开工一件事”应用端口。利用国泰“一窗系统”和山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将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部门和事项关联整合,实现网上“一窗受理、同步办理、限时办结、互抄互告、办事公开”的联合审批运行模式。通过“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大大缩短建设项目前置手续办理周期。
全过程跟踪督办和进行审批节点控制。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和赋能,积极发挥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职能。以手续办理承诺时限为标准,对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手续办理情况实时监测,超出规定时间的采取“亮灯”预警提醒,全面把控项目审批周期。通过线上信息共享和公开,实现审批与监管信息实时推送和无缝衔接,有效提高了监管效能。
以“窗口前移”为重点
提供精准包保服务
成立“嘉·快办”专班,开通“疑难杂症”热线。开展好政务服务“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三进”活动,将服务窗口设在企业内部、项目一线。开通“6558881”热线电话,提供“24小时不打烊”咨询服务。对涉及部门较多、程序复杂的事项,召开“项目碰头会”,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难点问题。目前,累计为129家企业解决困难问题510个,接听热线电话2100余次。
设立“帮办办公室”,提供“菜单式”帮办服务。率先在全市创新推行“菜单式”帮办服务模式,梳理企业高频事项69项,印制《嘉祥县企业帮办服务需求信息采集表》,企业可随需勾选。成立问题督办协调工作小组,建立难点问题督办机制,确保各类问题限期办理。全县260余家企业享受到“菜单式”帮办服务,节省企业跑腿次数500余次。
重点项目专人包保,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对企业开展全方位走访回访。组建27人投资项目“网格员”队伍,对县委1号文确定的重点项目实行科级干部专人包保。梳理惠企政策21项,“面对面、一对一”主动将惠企政策送到符合条件的企业手中,推动政策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