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当前正值水稻插秧季节,做好水稻施肥工作,对确保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日前,记者就做好此项工作采访了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信诚,请他为稻农支招。
黄信诚介绍,水稻侧深施肥亦称侧条施肥或机插深施肥,是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可实现机插一体化同步施肥。直播稻可用水稻条播机或穴播机也可配带深施肥器,“开沟、起垄、深施肥、穴直播”联合作业,实现种肥同播。
黄信诚重点对侧深施肥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讲解。他说,一要注意侧深施肥深度、肥料距稻根侧向距离 。施肥深度4.5-5cm,肥料距稻根侧向距离3-5cm。施肥位置在苗侧附近,秧苗返青后肥料很快被吸收,与表层施肥不同的是侧深施肥肥料集中,与土壤接触少,肥料浓度高,微生物获取少,脱氮少,水稻吸收利用率高。从茎数变化侧深施肥的水稻与全层施肥和表层施肥比,从分蘖初期起分蘖即明显增多,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最高分蘖期提早。二要注意后期追肥 。 测深施肥要与追肥相结合,侧深施肥虽可代替基肥和分蘖肥,但中后期追肥量不能减少,避免脱肥。为了防止侧深施肥的水稻初期生长旺盛,中后期衰落,在水稻生育的中后期按照田间水稻生育叶龄诊断,结合田间水稻长势长相及时施用调节肥和穗肥,施肥量调节肥氮肥总量的10%左右,穗肥氮肥总量20%、钾肥总量的30-40%左右。并结合水稻健身防病叶面追肥2-3次。三是注意侧深施肥比例 。可用一次性侧深施肥代替常规施肥中基肥、返青肥、蘖肥分施。氮素在土壤中通常在施肥14d内横向和纵向移动5~10cm,30d后土壤中不同部位的氨态氮大体一致,因此,氮肥应采用侧深施和水稻生育中后期迫施相结合的方法施用,以防止水稻生育中后期脱肥而减产。一般70%的氮肥侧深施入,其余30%按调节肥、穗肥、粒肥以1:2:1的比例追施。磷肥100%,钾肥60-70%,硅肥100%侧深施肥一次施入。四是注意施肥量 。 施肥量与水稻品种、土地条件、气候因素和施肥方法有关,若采用侧深施肥,在同样目标产量下,施肥量应适当降低。侧深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5~20个百分点,这样达到相似的目标产量一般可节约基肥和蘖肥总量的20%-30%。比常规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料流失减少,总施肥量减少20%左右。
黄信诚还对施肥作业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作了提醒。他说,一是侧深施肥设备对水田沉浆要求较高 , 沉浆不足的田块,开沟效果不佳,未能达到“侧三深五”的效果,沉浆过度的田块,开沟施肥后,回泥装置不能将肥料完全覆盖。整地及打浆标准: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净、齐、深、匀,要在最佳沉淀状态下插秧,严防边行推苗、淤苗,影响插秧质量。二是侧深施肥对施用肥料要求较高 , 施用肥料选择养分比例合理,生产工艺好,颗粒均匀一致的缓释复合肥。 肥料粒型整齐(粒型1.5-3.5毫米),硬度适宜(2公斤/立方厘米以上)无破碎粒或粉末,不吸湿固结。肥料颗粒不均匀,机车颠簸和气吹过程中导致肥料分层,粒径小和比重轻的肥料先被施入,造成施肥不匀。不同类型的肥料(颗粒、粉状)混合施用时,应现混现施,防止排肥不均,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影响侧深施肥效果。三是侧深施肥对驾驶员技术要求较高 , 插秧机驾驶员能够熟悉侧深施肥器的特性,注意插秧机起步与停车前的操作问题。作业中急停时,在管道中流动的肥料会集中在一处排出,从而导致局部施肥过量,作物生长过旺。调整好排肥量,保证各条间排肥量均匀一致,(分行施肥量误差5%以内),否则以后无法补正。在田间作业时,施肥器、肥料种类、转数、速度、泥浆深度、天气等都可影响排肥量。为此,要及时检查调整,严防堵塞排肥口。作业开始时,应慢慢平缓地发动机器。突然起步(高速启动)时,距离约为1m没肥。慢慢启动时的距离约为10cm没肥。侧深施肥插秧机不能倒车,倒车会造成施肥口的堵塞。机械匀速作业,避免缺株、倒伏、歪苗、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