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6日
第05版:

驻村帮扶迈上新征程

——记市派汶上县南站街道“第一书记”服务队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梁辉 柳旭 蒋恩广)市派汶上县南站街道“第一书记”服务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五大振兴”目标,建支部强队伍,抓调研摸实情,定项目谋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党建引领,用共识凝聚“第一书记”。明确党建引领建设1个阵地,对接街道、村两委、群众3个层面形成共识,加大访民情、办实事、帮民富、促和谐4类工作力度,实现乡村5大振兴有效衔接的“1345”工作思路。建立“工作例会+调查研究+集体决策”工作机制,在各包驻村先后召开工作例会暨现场观摩40余次,邀请街道、村干部共同研究发展问题。在大街村建设红色家风家训馆,在村民群众中弘扬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形成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在尚庄村设计《基层一线勇担当》卡通动漫,通过鲜活生动画面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政策,让群众更加深刻了解驻村帮扶工作,形成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工作共识。

思想武装,用学习培塑“第一书记”。集体学习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论述,开展学习研讨,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帮扶工作的思路办法。开展专题交流,牢固树立起“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目标,调动工作激情、激发干事热情,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提档升级。广泛动员全队第一书记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灯塔党建”在线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开展“周五学习日”活动,制定学习计划,为第一书记配发学习资料,组织观看“灯塔大课堂”、参加省市专题培训讲座,累计参加各类学习培训100余次。

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第一书记”。建立信息宣传、情况报告等管理制度10余项,加强对“第一书记”监督管理。建立工作点评制度,每周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总结工作,汇报计划,逐一进行点评,确保服务队工作既整体步调一致又有各村自身特色。制作第一书记公示牌、工作证、连心卡,方便党员群众知晓联系。创作南站街道“第一书记”服务队队标LOGO和队旗,强化全队凝聚力、使命感。建立结对帮扶制度,“第一书记”和街道班子成员之间结成工作对子,借助街道干部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的优势,快速提升“第一书记”主观能动性和团队作战意识。

项目带动,用典型启发“第一书记”。实施强村固本工程,以农村土地流转为支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行连片发展、抱团发展,统筹使用帮扶资金,建设标准化园区厂房,形成规模效应。培育特色农作物种植,梁桥村投入2万元种植黄金大白菜,纯收益3万余元。深入挖掘增收潜力,石村拆除残垣断壁105处,整合利用空闲宅基地,栽种气候适应性强、维护成本低的连翘180亩,在提升美化绿化效果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户个人收入。积极推动土地流转5.8万余亩,其中,村集体自主经营土地近1800亩,刘村以集体名义流转土地1300亩,自主经营,建设小麦、花生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汇集合力,在一线锻炼“第一书记”。伊成、西王、鹿庄桥等7个村庄累计硬化道路7条约7700米,打机井43眼,栽种绿化苗木7000余株,维修路灯50余盏。组织“第一书记”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协调筹集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1.6万余件,樊村“第一书记”连续十次担任核酸检测现场信息录入工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针对困难群众夏收难问题,西王村“第一书记”个人出资帮助租赁收割机,确保困难群众夏粮颗粒归仓;大街村“第一书记”对接市关工办、团市委筹建“希望小屋”,李海村“第一书记”联系爱心企业捐资助学,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孩子学习中的困难。

下一步,市派汶上县南站街道“第一书记”服务队将继续坚持党建统领,以产业项目为重点,以更加超前的眼界,因村施策、依策立项、精准实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县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第一书记”力量。

2022-06-16 ——记市派汶上县南站街道“第一书记”服务队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2675.html 1 驻村帮扶迈上新征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