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8日
第03版:

把大国粮仓的根基夯得更实

6月2日 《人民日报》 朱隽

背景:“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的春耕生产虽然受到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但各地应农时赶进度,春管、春播有序开展,春季农业生产进展顺利。当此之时,需要再接再厉抓好“三夏”生产,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观点摘要: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国家安全的大战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多重挑战,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至关重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确保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特别是在当下,防疫抗疫与农业生产都是大事,如何既做好防疫又不误农时,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做好精细治理。应该看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坚持分级分区分类差异化疫情防控,只要条件允许、方法得当,就要确保农民能下田、农资能下摆、农机能上路、外出农民能返乡务农。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树立大食物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筹谋、协同发力,才能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快递畅才能网购旺

6月6日 《经济日报》 吉蕾蕾

背景:适逢“618”电商大促,快递业也迎来年中旺季。与往年不同的是,商家能否正常发货、转运能否稳定畅通、快件能否及时派送是今年“618”快递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一系列快递物流保通保畅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相比4月份,快递物流的堵点问题已有所好转。近一周,全国邮政快递日均业务量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6月1日正式全面复工复产的上海,更是迎来了2个月以来的快递业务最高峰。仅中通快递当天揽派量就超过300万件,恢复到常态化的80%以上。

观点摘要:快递物流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如今,快递业已经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而且深度关联一二三产业。相关部门应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持续抓好保通保畅各项工作,确保干线网络无堵点、邮件快件无积压,确保民生物资运递畅通、城乡商品寄递畅通,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物资的快递需求。安全是快递及时送达的前提。快递物流是业务来往地域较广、接触人员较多的行业之一,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要充分认识流动性大的特点,从严从细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各项措施,既要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也要积极做好行业复工复产、保通保畅。

“618”电商大促,商家整装待发,消费者翘首以待。总的来看,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上游平台、干线物流和末端网点的复工复产将会加速推进,快递业发展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仍较为明显。下一步,快递公司要开足马力加速跑,积极消化积压包裹、滚动预测“618”货量、推出增值服务产品满足定制化服务需求,让物流管理更高效、保障对接更精准、组织配送更有力,才能更好地助力激活消费。

“终身污点”式 恐吓教育不可取

6月6日 《光明日报》 蒋理

背景:日前,最高法、最高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明确对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材料“应封尽封”。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程序中的材料,在诉讼终结前一律加密保存、不得公开;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后,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对自己掌握的未成年人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不过,刑期超五年的不予封存。

观点摘要:这是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障刑满释放和接受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其他未成年人同等的权利,防止被歧视的重要措施。严格做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接受社区矫正记录等“应封尽封”,可避免这些未成年人被一直贴标签,从而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帮助他们顺利重新融入社会、预防犯罪。也由此,此办法甫一公布,就获得普遍积极的舆论评价。未成年人因严重行为不良、违法、犯罪已经接受社区矫正、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在此基础上,不应再把处罚扩大化。如果一次违法犯罪,就成为伴随其一生的“污点”,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这不符合人性原则,也会加剧矛盾,让他们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毕竟,他们也有求学、就业等权利,社会应鼓励他们“浪子回头”,要教育、感化与挽救,而不是抛弃。

公交司机配“感知手环” 行车安全多一道“保险”

6月2日 《北京青年报》 威利

背景:6月1日起,北京公交集团正式承接通州区域全部70条公交线路,同时通州及中心城区部分线路驾驶员率先佩戴情绪感知手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驾驶员身心健康管理。为公交司机配感知手环,可以实现实时测量、异常预警、线下核查、情绪感知,为公交司机心理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这一暖心之举,赢得了社会舆论的广泛称赞。

观点摘要:目前,全国约有100万名公交司机,每天承担着1.9亿人次的公交出行,强化公交司机的身心健康管理,既重要又迫切。为驾驶员配置感知手环,应用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和异常行为判别系统,借助现代科技力量,对驾驶员的身心异常情况实现提前预警。因此,此举既蕴含着对于驾驶员个体的人文关怀,也能及时掐掉交通事故发生的“捻子”,为公共安全多上一道“保险”,取得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安全是企业最大的责任,也是最大的效益。各地各有关方面应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牢抓实安全生产,勇于开拓创新,为安全不惜投入,努力强化科技支撑和供给,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多管齐下,使安全防线越来越牢固,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华峰 辑录)

2022-06-0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1920.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