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允
本报通讯员 李志磊 韩政君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大了重点文物保护工作,邹城市中心店镇更是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探索文物保护新路径,率先成立了由文物保护区内村主要负责人、村庄公益巡查员为主体的镇重点文物巡查工作组,负责对辖区内重点文物进行巡查保护,大元村李洪振就是其中的一名公益巡查员,负责对中心店镇大园戏楼文物及周边进行巡查保护。
“帝德穹高幸际民安物阜群荷上天之载,皇风遐畅共将击鼓吹豳仰输下土之诚”,这一副描述康乾盛世时期老百姓富足生活的楹联,篆刻于中心店镇大园戏楼前台的两根石柱上。大园戏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依次于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2006年得到全面修缮,戏楼从建筑形式上反映了地方建筑建造水平和工艺材料的历史发展,是研究明清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
李洪振从小在大园戏楼前长大,见证了戏楼的风霜雨雪,对大园戏楼有着难舍的情怀,正是这一情怀促使他主动请缨担当起文物保护巡查员的重任。作为文物巡查员,开展工作不能只浮于表面,要真正俯下身子来围绕文物本体从细微出发,要及时发现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懂得及时处置,排除隐患点。李洪振将工作职责牢记心间,每周三定期进行文物巡查时,他都是早早上山,仔细摸排周边风险点,认真收集上报大园戏楼文物本体及周围环境的照片资料,及时处置排查了安全隐患问题30余个。
刚开始,巡查工作比较单一,到2021年上半年,全市启动了重点文物保护修缮系列工程,大园戏楼作为省级重点文物率先纳入修缮工程。得知大园戏楼要进行系统修缮,李洪振别提多高兴了,他跑前跑后,对接施工队伍联系维修水电、收拾戏台内部设施、协调村民清理周边树木林果……看着围挡顺利搭起,工程有了起色,他又当起了公益“监理”,将工程的进度记挂于心。特别是工程正式开工时临近雨季,加之去年较往年雨量增多,降雨频繁,戏楼又坐落于半坡之下,地势低洼,于是李洪振增加了巡查频次,遇到夜间下大雨,无论再晚也要拿着手电筒到山上看看戏楼文物本体有没有遮罩好,有无杂草乱石挡住排水沟,确定没有隐患才放心回到家中。好不容易工程顺利收工,各级验收小组也对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洪振心中的大石头才算落下。
2021年末,中心店镇告知李洪振要将大园戏楼纳入全镇“雪亮工程”并入派出所治安巡查系统,将在大园戏楼周边设置两个监控器,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技防”能力,此时,有着工程经验的他主动配合中心店镇和工程施工勘探队伍,一遍遍上山核实架线线路状况,清点排查线路附近附着物,为工程提出了多项宝贵建议。当前,地表开沟工程即将开工,李洪振将继续发挥公益巡查员和公益“监工”的职能,守护大园戏楼这一宝贵的“文化精神家园”。
当前,还有许许多多李洪振似的公益文物巡查员活跃在中心店镇辖区重点文物的巡查路上,正是凭借着一种情怀,他们牢牢守护着祖辈们留下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进文物、了解文物、保护文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度,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