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军 周翔宇)近日,济宁市能源局、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济宁供电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通知,为做好济宁市电力保供、加快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我市开展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深化应用负荷控制功能,统筹开展有序用电、需求响应、负荷分析与预测等业务,将电力短缺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拉闸限电,提升社会能效水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工作原则是,除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等民生用电和高危重要用户外,专变用户在业扩报装接电时,需同步实现负控功能,优先接入“两高”企业和有序用电方案用户,建立常态化运维管理机制,开展定期检查和功能测试。重点任务是,明确属地发改(能源)主管部门牵头,供电公司具体实施,电力用户配合的要求,加快推进终端改造、平台联调等工作,常态进行可中断能力状态监测,确保可中断能力可监、可测、可控。供电公司和企业签订可中断负荷双方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和权益,相关企业不得随意转移负荷或拆除跳闸回路。
近年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开展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先后9次通过书面、现场汇报等方式,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需求响应、有序用电最新精神及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明确提出新装用户同步完成负控接入、存量用户“应接尽接”等要求。精细化开展用户负荷信息再摸排,借助智慧能源管理平台、i国网APP全面摸排客户生产负荷、辅助负荷、可快速压限负荷、可快速恢复负荷,已完成1.52万户100千伏安以上工商业客户信息摸排,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按照省公司要求,结合济宁公司实际,制定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