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3日
第02版:

“小山村”办起乡镇党校

■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贾硕

龙湾湖畔,群山之间。一排排依湖而建的教室,一台台崭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桌椅整齐排列着,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不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在这里参观学习……走进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一个充满本土特色的乡镇党校在这里拔地而起。

今年以来,泗水县圣水峪镇以加强党校阵地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教学模式为重要内容,激活党校教育资源,完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党校教学水平,将培训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让各类党员走进党校接受教育培训,努力实现基层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全域覆盖、全面提升。

建强阵地,让底子“厚”起来

学校坚持建机制、搭平台、强举措,以“常态化、规范化、特色化”的目标要求,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全域覆盖、全面提升。通过开展“乡镇党校+”系列培训活动,丰富教学体验,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贡献。

学校严格按照有班子队伍、有教学场所、有师资队伍、有课程体系、有培训计划、有培训档案、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八有标准”推进党校建设,以镇党校(党员教育中心)为基地,依托南仲都、大峪口、夹山头、尼山鹿鸣、东野村等5个现场教学点,形成“1+5+N”模式党校阵地,并为每个教学点配齐电脑、音响、投影等设备,打造出一个集党建阵地、学习园地和教学基地为一体的全新基层党建教育平台。

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领导干部、专家教师、业务骨干、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致富能人、先模人物等纳入师资队伍,确保党员教育培训既能做到“高大上”,也能做到“接地气”。截至目前,师资库共配备县级讲师8名、镇级讲师10名。

创新形式,让内容“新”起来

学校坚持“党建+”创新模式,采取“12345”方式办班办学,把办好、管好、建好乡镇党校,实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坚持“党校姓党”这一条主线,坚持理论教育与能力培训“两个重心”,建立党员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三大平台”,创新主体课堂、自选课堂、一线课堂、线上课堂“四大课堂”,重点培训全镇“两委”干部及支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年轻干部和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五类对象”。

从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配备等方面结合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先天优势进行系统研发,教学体系设置更加注重“实效性”,课程设置更具有“乡土味”,师资队伍更加“多元化”。让“农家人”在龙湾湖畔讲授具有农村特色的“乡土课程”,以需求为导向,服务更加精准,形式更加新颖。

延伸触角,让培训“活”起来

圣水峪镇依托乡镇党校以及5个各具特色、可观可学的现场教学点,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学更加丰富有趣,摆脱过去刻板教学模式,让学员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边听边看边学,体会更加深刻。

学校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大课堂”等微平台,依托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资源库,针对不同要求不同对象开设党性教育、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等培训课程,采用“订单式”授课,着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建水平和实践能力,让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更具活力。

2022-05-2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0638.html 1 “小山村”办起乡镇党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