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辉
近年来,南张街道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践行“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发挥窗口优势,完善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工作方法,突出城乡结合特色,全力打造“‘南’事不难”为民服务品牌,用贴心服务、暖心行动让南张街道群众的事好办、快办、舒心办。
优化服务环境,让群众舒心办事
南张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用地19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日接待量完全能够满足街道群众办事需求。在大厅布局上,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特点,进驻人社、民政等服务部门15个,承接下放审批服务事项200余项。服务大厅硬软件设施坚持从群众需要角度出发,配备打印机、复印机为群众提供免费复印、打印服务。配备自助办税机、打证机、手机加油站、自助上网区等便民设施以备群众不时之需;设立“志愿服务站”为办事群众提供业务咨询、帮办代办、失物招领、急救药箱、母婴护理、免费WIFI、公共雨伞等服务,年服务人次3万余人。通过科室推荐和公开招聘,严格按照“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熟、服务优”的服务原则,选优配强一线窗口工作人员。严格执行AB岗制度,对各窗口工作岗位设立AB角,以硬件软件的综合提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便利度和群众满意度。
推行“帮办代办”,让群众方便办事
在全街道推行“全覆盖”式便民服务专职代办制度,使区街两级便民服务窗口真正下移到村(社区),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在打造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核心点的同时,不断向各村(社区)辐射便民服务专职代办点,根据辖区内农村区域和城市区域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按照“村级服务站不低于50平方米、社区服务站不低于100平方米”的要求,在西刘社区等6个合村并点的村(社区)站点做试点推广。目前,街道已建设完成的村级便民服务点有53个,帮办代办人员80余人。目前街道梳理出可帮办代办事项清单53项,涉及民政、卫健、商事登记、行政审批、医保、社保、农业、教育、住建等领域,并对企业设立登记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高频事项,由代办员免费代办。群众的“难事”变成了代办员的“易事”,群众的“私事”变成了代办员的“公事”,实现了区、街道、村三级政务互联互通,实现了从“群众来回跑、事情办不了”到“群众动动嘴、办事不出村”的转变。
创新“一窗办理”,让群众快捷办事
南张街道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服务理念,不断创新“一窗办理”运行模式,结合基层实际,用“一个整合+四项机制”工作模式,探索“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管理、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流程。将部门分设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将人社、民政、基层党建等事项统一纳入办理,实现了“一窗办理、一地办结”。并创新实施了“综合窗口派单、各个部门接单”机制,综合窗口人员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分门别类,将办理事项派到相关部门办理,限定办理时间,统一交至综合窗口,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在整合优化办理流程、缩减专项办理窗口的情况下,减少了群众重复排队的时间,日办件量达100余件。设立畅通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办事群众的突发问题、难点问题,建立365天不打烊服务机制,实行双休及节假日预约、轮值服务、网办模式,让群众享受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建立服务满意度评价机制,畅通线上线下服务评价渠道,主动接受群众意见建议,不断推动工作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