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
政府承担兜底责任。泗水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设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立“三级书记挂帅抓未保”工作制度,实行儿童工作督导员、儿童主任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有效发挥阵地作用。投资建设1所容纳20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室69处;利用村级活动场所等建成留守儿童活动阵地146个,开设“四点半课堂”,有效填补儿童课后空档期。全县2000多名党员干部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成长期帮扶对子。通过全方位的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泗水微公益协会吸纳党政机关干部、教师等各层面志愿者186名,累计筹集资金2500余万元,帮扶救助困难未成年人2300余名,为他们提供了爱心助学、心理疏导等13项精细化服务。实施“温暖小屋”项目,改善了349名困境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实施“微爱陪伴成长”行动,由55名“微爱妈妈”定期开展陪伴活动,帮助236名困境儿童弥补了缺失的母爱。
【汶上县】
大力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探索基层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儿童保护工作持续稳健、落实、提升。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级未保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35个部门未保工作职责,持续整合部门、社会等资源,建立了议事协调、个案会商、考核奖惩三项机制,持续推动未保工作向基层延伸、向需求延伸。
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依托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村居关爱儿童之家,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报告机制、临时监护服务机制。抢抓村(社区)“两委”换届有利时机,明确专兼职工作队伍,将未保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和村(居)重要工作内容,推动村(居)关爱保护全覆盖。持续做好政府购买服务,扎实开展社会组织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未保队伍政策水平、实务能力。
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抢抓“护童成长”试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贯彻的有利时机,扎实开展送法“十进”活动,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全媒体宣传活动。引入专业团队,为有需求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儿童社会心理支持、亲职教育、受侵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在内的针对性服务,提升儿童社会心理健康水平。
【嘉祥县】
建机制,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认真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主体职责,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全县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专门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教育、民政等36个职能部门作用,在13个镇(街道)、370个村(居)同步建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全覆盖。
优服务,突出未成年人保护精准化。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台账,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精准关爱,全县713名农村留守儿童和522名孤困儿童纳入关爱保障范围。投资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和2所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实施“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为96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关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引导社会爱心力量,培育志愿者队伍,打造“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品牌。
重德育,筑牢未成年人理想信念。坚持“德育为本,和谐育德”的工作思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经典诵读和征文活动,组织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