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高晓彬)今年以来,济宁市妇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机制为抓手,突出常态化、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深化家庭教育各项工作,打造“孟母讲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品牌,推进家庭教育“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构建“广覆盖”体系,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牵头落实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教育、民政、关工委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汇聚多方资源力量,深入研究家庭教育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共同研究制订《济宁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为家庭教育“十四五”发展谋篇布局。持续推进村(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加强活动阵地建设,目前在全市村(社区)建设家长学校4939个,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建成率98%以上,农村社区(村)建成率87%以上。进一步加强讲师队伍建设,建立济宁市家庭教育讲师库,在全市范围内招募一批优秀家庭教育讲师,积极调动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到家庭教育服务大格局中。充分发挥市教育家协会等社会组织、家庭教育专家、高效教师等各类资源优势,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推行“第一校长”制,提供家门口常态化服务。为发挥好城乡社区家长学校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主阵地作用,市妇联创新开展了社区家长学校“第一校长”试点工作,首批在任城区、太白湖新区优选10位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社区家长学校“第一校长”。制定了相关文件,明确“第一校长”工作职责、活动内容、活动频次,并通过发放《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掌握家长所需所求,针对性制定授课内容。社区家长学校“第一校长”围绕父母课堂、亲子主题教育、一对一困境儿童帮扶、4点半课堂、家长问题咨询五方面内容,打造了“社区托管班”“心灵之旅”“我和谐家和谐”“南池风家长课堂”等亮点品牌,受到广大家长的广泛欢迎。
突出“好家风”引领,让家庭教育充满正能量。市妇联将传承和培育良好家风作为家庭教育有益载体,开展“颂百年风华 传红色基因”家庭亲子阅读推广活动,鼓励家长、孩子在阅读中共同成长进步。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最美家庭”寻找活动,今年以来共评树市级“五好家庭”“最美廉德家庭”“最美书香家庭”“绿色家庭”410户,引导广大家庭见贤思齐。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家庭践行新时代家庭观。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全市征集好家风故事、好家训400余条。继续开展“母亲素质提升工程”暨家教家风百场巡讲活动,让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深入城乡社区、走到群众身边。
打造“多元化”服务,更贴合家长儿童需求。联合市中医院推出“康乃馨课堂”,开展中医健康知识培训,为广大家庭传播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联合山东省儒源文化集团自6月11日开始每周五开展线上家庭教育公益直播课程,用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帮助解决广大家庭困扰。各级妇联组织7月份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围绕家庭安全教育和儿童安全教育,提升家庭成员安全素质,筑牢家庭安全防线。开展“学党史颂党恩 守护安全伴成长”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组织爱心妈妈、公益团队、巾帼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家教指导、普法宣传等关爱服务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300余场,参与群众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