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雁南
本报通讯员 丁培
一名名巾帼志愿者走村入户,身体力行传播健康文明家庭理念;一双双呵护问题家庭的温情关爱之手,为他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一项项创新支持项目带领广大家庭共同致富……这是汶上县妇联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妇女创就业平台,开展特色活动的真实写照。他们多举措凝聚 “半边天”的感染力、教化力、带动力,涵养社会风气,传承家风家教,保障家庭权益,全面扛起汶城家庭责任。
整合资源
构建婚姻家庭服务体系
他们依托县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探索“志愿服务+”模式,对婚姻出现问题、准备离婚的夫妻进行劝导,对离婚家庭的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估和指导,对离婚后子女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截至目前,已对580对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妇进行劝导,对36人次离异家庭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联合县法律援助中心向未成年人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未成年人涉及刑事案件时,在侦查、起诉、审理阶段,指派援助律师进行法律帮助。
特色活动
传承良好家风家教
为在全社会掀起倡导真善美的热潮,营造弘扬正能量、传承优良家风的良好氛围,他们在全县广泛开展 “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最美孝德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县、镇、村三级“好媳妇、好婆婆”上万人;为“美丽庭院”,全县各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及巾帼志愿者,纷纷投身到“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中,并将“美丽庭院”创建工作融入到爱国卫生运动中,身体力行传播健康家庭理念;在全县所有村居和12个社区全部建立家长学校,在县新华书店打造市级“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并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传承好家训、涵养好家风”、“感恩父母 传递亲情”等多种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他们还举办了优秀家风家训进社区、进校园宣讲活动100余场,邀请专家和母亲代表分享家教故事,畅谈治家良方,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教家风走进百姓、贴近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成风化俗。
创新项目
提升家庭发展能力
立足妇女群众需求,他们还倾情打造了“培训+就业+创业资金”支持模式,倾心打造适合农村妇女发展的培训格局,依托县安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喜气洋洋婚庆公司,发挥各级妇联执委作用,2017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为妇女同志推荐或提供面点加工、育儿师和婚庆用品加工培训就业岗位1600个,连续多年举办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训及家政培训,培训人员达2万人,为广大妇女走上就业岗位提供技术知识支持。为着力解决创业妇女群体在创业贷款方面的问题和难点,先后在全县范围启动“巾帼信用贷”、“鲁担巾帼贷”等,切实提高了金融服务妇女创业的效率和质量。截至目前,共发放巾帼贷、创业贷302笔,贷款金额8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