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种道台
近年来,邹城市太平镇紧紧围绕打造全省一流“工业经济高地、城镇建设样板、产城融合典范”的三大目标,聚焦和谐环境营造、产业壮大升级、服务民生需求,不断开创现代化区域强镇建设新局面。今年1至6月份,预计完成地方级税收收入5.3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1.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1.24亿元,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聚焦聚力产业发展
持续放大产业集群优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升规,推动产业膨胀发展。全链条延伸高端绿色化工、新材料、健康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累计投资超过500亿元,形成以荣信集团、太阳纸业、泰山玻纤、鲁抗医药等“领航型”企业为龙头,以艾孚特科技、中再生华惠等“独角兽”、“瞪羚”和“专精特新”企业为重要创新因子,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集群发展的“1+N”生动局面。坚持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建立顺畅政企资源整合机制。按照以“四新”促“四化”的攻坚方向,借助工业技改为企业纾困和长效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企业效益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持续强化要素供给,落实“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容缺办”模式,实施项目推进提速行动。梳理全镇44个重点工业项目,建立“指挥部+专班”工作机制,投资58亿元的荣信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25亿元的泰玻6万吨细纱、9万吨粗纱、4万吨特殊纤维生产线,投资15亿元的米能生物基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太阳宏河纸业20万吨高档纱管纸、20万吨高档纸袋纸项目,投资近230亿元工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着力满足群众需求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着重发挥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作用,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聚焦富民增收,走好乡村路。在保障粮食产量稳定于7.5万吨以上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牛蒡、山药等特色农业产业,建立起泰马、常生源等7家全国闻名食用菌龙头企业,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68万平方米,日产食用菌400吨;推广“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借棚还菇”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参与村庄每年可实现增收2万元以上;发挥辖区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荣信集团、鲁抗医药、泰山玻纤等辖区内企业,每年针对该镇群众举行2次以上的招聘活动,提供众多工作岗位。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投入近1000万元,修缮镇村文化设施、购置文体器材,每年定期举办孟子学堂公开课、广场舞大赛、太极拳比赛“大戏进农村”和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100余场;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投入过千万元发放低保、特困救助金,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探索创新“和为贵”社会治理模式,打造部门职能充分发挥、便民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性工作平台。构建起立体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工作体系,实现2日内问题反馈;探索“信访+X”闭环解决工作机制,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实现97%以上事件及时化解在镇村(居)两级,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构筑人、技、地、事、物等要素全覆盖的综治网格体系,打造独居特色的“十员合一”网格队伍,聘请500余名老党员、退休村干部为网格调解员,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安装监控摄像头1114个。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行业、领域建立14条安全生产工作线,定期举行安全生产排查整治,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确保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辖区20家大型化工企业保持安全生产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