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1

微山县马坡镇 党建引领聚力发展 工农协同富民兴民 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李超 李迎 盛春鹏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项目小麦示范田内,亩产达600公斤的优质小麦已完成收割,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出一份力量;党群服务中心里,各个服务窗口设置完善,“自助式”办理灵活高效,“一站式”服务整合高频行政服务事项,让群众真正实现“进一个门,办多样事”;漫步老泗河岸边,栈道下碧波荡漾、河道两旁绿树成荫,“臭水沟”变成了风景带,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高……“五大振兴”齐发力,梁祝之乡展新颜。走在微山县马坡镇的街头巷尾、田间村居,感受到的是干事创业的激情、服务群众的热情、攻坚克难的豪情。马坡镇正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用好系列重大机遇,克服发展难题,为建设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马坡汇聚强大力量。

工业农业协同发展

产业兴旺鼓起群众腰包

正午的阳光透过大棚洒在一排排长势喜人的秧苗上,满眼都是绿油油的景象。“这是芦笋,去年春节就上市了,这是豆角,这是西瓜……”在马坡镇何庄村恩泽农业园大棚内,何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峰欣喜地说,采用“连栋大棚+复合种植”技术后,果蔬种植收益直线上升,仅大棚西瓜一项,亩均利润就在1万元左右,除了让种植户的腰包鼓起来外,还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在马坡镇,像恩泽农业园这样的高效农业产业项目正在快速涌现。作为农业强镇,马坡镇高度重视粮食和食品安全,聚焦“主粮”战略,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开展现代化主粮种植探索,以科技化赋能、机械化耕作、信息化运行的总体思路,持续抓好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科学施肥、农残检测等工作,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平稳增长,小麦、玉米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全镇“三夏”“三秋”期间实现了“三不”禁烧目标,机收率和秸秆还田率均达到100%。先后建成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项目小麦示范田、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任务。

在保障优质主粮生产之外,马坡镇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效设施农业建设,采取“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与青岛禅福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引进技术专家,提供规划、建设、管理、包装销售、品牌打造等综合服务,打造“梁祝蜜柿”和“梁祝蜜瓜”等品牌,并成功进入一线城市消费终端,成为山东师范大学和海亮集团的蔬菜供应基地,与盒马生鲜、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马坡镇已有省级农业合作示范社1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马坡镇不断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努力。近年来,马坡镇累计投资2100万元实施涉及马坡管区、石里管区、址坊管区共1.58万亩的千亿斤粮食项目,修建渠道1.3万余米,维修新建排灌站、提水站20座。完成投资750万元的涝洼地治理项目、702万元的0.5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和199万元的水毁工程建设项目,修建提水站8座、翻水站1座、联办站1座,更换水泵10台套、变压器5台,新建桥、涵闸45座,形成了管网畅通、“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建设格局,为农业丰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大的产业基础带来良好的覆盖效应。2020年度,马坡镇扶贫项目产生收益53.5万余元,覆盖贫困户达400余户,全镇622户贫困户1299人均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养老、低保等各项补贴政策全部兑现落实到位,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100元。

围绕省市县“十强”产业,马坡镇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帮助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全面吹响“双招双引”集结号,走访企业120余家,接待来访客商300余人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梁祝文化园项目已绿化30亩,已完成纪念祠堂、墓冢修复等工程,人工湖和入口处仿古建筑基本完工。金虹装配式建筑制造项目已投资1.6亿元,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年营业收入可达6亿元、年利税可达1.2亿元。

基础建设紧抓民生定位

群众幸福感稳步提升

“以前这个地方是一片杂草,到处都是污水污泥。现在通过有效治理,我现在感觉我们这一片的环境非常非常地优美,你看看现在河道两旁正在植树,等到绿树成荫,我们的生活就更舒适了。”提起村庄环境的变化,马西村群众马大爷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治理一条河,带活一座城。让马大爷笑逐颜开的环境改善,是马坡镇老泗河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成果。近年来,马坡镇围绕“民生普惠”这一核心理念,将驻地提升改造、行政职能前置、矛盾冲突化解、人居环境改善等“硬件”要素统筹协调推进,湖畔小镇旧貌换新颜。

投资280万元高标准建设12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民政、残联、人社等服务部门全部进驻,实行“一站式”服务,筑牢为民服务主阵地。投资5728万元实施农村城乡供水一体化主管网及村内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开挖管道40.5千米,铺设管道36千米,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完善社区建设工程,20000平方米马后社区完成建设并已入住,5000平方米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全面改善出行条件,先后投资9300余万元完成了府前路升级改造及131公里的镇村道路建设,东、西环乡路全面高标准硬化,打造了“一纵一横一环”的路网交通格局。稳步提升人居环境,开展“四大堆”、废弃坑塘和小广告清理整治,打造姬堂总支和西庄总支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沿老泗河梁祝文化景观带、廉政文化广场、省道104和临菏路绿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绿化节点。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投资300余万元,总占地5000余平方米,建设景观长廊、八角亭、四角亭和大舞台,成为群众休闲娱乐主场所。累计投资1220余万元实施省道104绿化提升和立面改造工程,持续开展经营环境整治、沿街摊点整治等攻坚行动,在省道104与临菏路交界处、驻地十字路口处增设交通信号灯,完善道路标线设置,规范“三小车辆”上路行驶和停放。配合做好泗河大堤建设工作,绿化河堤9.3公里,完成护坡1公里。种植树木300万余株,更新农田林网4.83万亩,森林覆盖率33.2%,获得省级森林村居、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累计投资600余万元建设马坡二中学生公寓和会议中心,朱集小学综合楼及8所中小学食堂,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加强医疗卫生建设,与微山县人民医院、济宁市中医院建立医联体,建成22个省级规范化卫生室,1个市级示范化卫生室和4个县级示范化卫生室。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银龄安康、退役军人参保工作,养老保险缴费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各项保险报销落实率均100%。积极开展大病救助活动,帮扶救助弱势群体,兜底保障困难人员2445人,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建成农家书屋58个、文化广场56个,组建广场舞队伍58个,成立多个剧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模式,投资20万元建成镇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和30处村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室,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4起,

党建统领全域工作

便民惠民赢得群众满意

围坐在泉上村红色革命英雄陈广太老人的身前,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的莘莘学子仿佛回到了革命年代,徐州战役、孟良崮战役……一个个在课本上出现的故事在老人的亲口讲述下变得鲜活立体起来,大家感慨于先烈的英勇牺牲、对理想不懈追求的伟大奉献精神,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这是马坡镇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活动中的一幕。近年来,马坡镇紧扣“党建”主心骨,统领全域工作推进落实。聚焦组织振兴,圆满完成2021年村“两委”换届工作,培养造就一批坚强的农村“领头雁”,打造平安、祥和、稳定新农村。2020年至今,高标准新建潘苏庄、大王庄村级办公室2处,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早在2018年,马坡镇就立足自身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创建工作,提出“智慧党建”整体思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系统工程,鼓励群众搞好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特色种植。通过“智慧党建”引领,马坡镇确立乡村振兴项目40余项,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拉开了争做智慧型支部书记,引领乡村振兴的高潮。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马坡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广泛开展专题教育。同时,结合民生难题“大排查”,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全面排查梳理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环境等问题,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限,提出项目清单,逐项建立台账,实行销号制度,使得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坚持把学习党史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党史学习教育既带理论的“高精尖”,又有生活“烟火气”。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起来,是马坡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鲜明特色。列清单、做规划、听民生、解难题,一系列民生难题得到破解。

针对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偏低且缺乏技术、就业面较窄等问题,马坡镇人社所主动对接相关培训机构,在5月中旬开设美容、计算机培训班,预计在6月底完成培训;针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不足之处,已让设计公司现场勘察、进行设计,近期开始施工,预计6月底完成施工。针对省道104至石里道路提升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已完成60%地基水稳层的铺设;针对老泗河缺乏系统治理导致的附近环境堪忧,水质也不断恶化问题,通过实地排查,制定了解决措施,对泗河进行全方位治理,现已基本完成土石方和部分绿化工作,同时,马坡镇党委政府确立新的空间格局,以生态环境为牵引,着力打造老泗河生态环境景观带,建设现代宜居乡镇。义务献血、民兵应急演练、走访事实无人抚养孤儿、儿童特殊疾病普查、送戏下乡……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让广大群众看到学习教育成果、得到便民惠民实利。

下一步工作中,马坡镇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的工作举措,搭好党群干群“连心桥”,用党史学习教育的强大感召,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马坡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