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6

学党史凝心聚力 悟初心砥砺前行 担使命为民办事 微山县赵庙镇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本报记者 汤伟 本报通讯员 王超

微山县赵庙镇,地处鲁苏两省交界。流年笑掷,未来可期。从1984年赵庙乡成立算起,短短30多年的时间,从一个经济薄弱的运河小镇,发展成为私营经济活跃,非公企业遍地开花,工业经济主导的经济重镇,走出一条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发展之路。

党史学习教育走心更“走新”

文明实践沐春风,党史学习教育入心来。今年以来,赵庙镇活用文明实践站,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着力把赵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打造成学习党史的重要阵地,积极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浓厚氛围。

赵庙镇以文明实践中心和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利用村广播、手机微信群等线上方式,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新思想、宣传新政策,帮助基层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宣传新思想及乡村振兴、致富兴业等理论方针政策,受益群众达10000余人。

赵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备了党史教育图书,村民随时可以阅读浏览。同时,积极运用学习强国APP,安排专人定期通报各支部党员学习情况,各支部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学习计划,不断提高学习效率。选取热点新闻、每日金句等高质量文章,通过村内广播、微信群向群众播报,丰富群众生活;出台相应学习激励措施,提高党员群众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座谈,党员分享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素养。

为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落脚点,赵庙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搭建平台、抓好载体,开展多形式学党史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宣讲增加大家的多元体验,让党史学习教育浸润人心。以文艺、宣讲、观影等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丰富载体使党史学习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的伟大历程、基本经验和光荣传统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由于赵庙镇私营经济、非公企业发展十分活跃,多年来连续被评为省级工业重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识到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十分必要,以多种形式推动非公企业党史学习氛围营造,努力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倡导非公企业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赵庙镇分别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砥砺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和中国共产党辉煌战斗历程四个篇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享。同时充分发动组织广大党员通过阅读党史书籍、观看专题片和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开展自学。考虑到现代企业工作节奏快、时间安排紧凑,赵庙镇成立党史宣讲小分队,定期到企业巡讲,将党史学习教育的要点和学习心得体会传授给非公企业职工,受到党员们的欢迎。大家纷纷表示,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为民办实事有温度

重温百年党史,赵庙镇深刻地认识到,党始终将“人民”二字高高写在旗帜之上。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赵庙镇真正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加大政府统筹和投入力度,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问题,让人民生活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赵庙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举措,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硕果累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5.8亿元增加到6.8亿元,增长17.2%。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159元增加到17795元,增长35.2%。对外影响不断扩大,荣获“省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卫生乡镇”荣誉称号,2013年以来连续八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乡镇”。

镇村旧貌换新颜。完善各项规划修编,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保障设施更加健全。完成一批水利设施修建,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建成农贸市场1处,累计修建“四好农村路”40余公里。实施商业街升级改造、佀楼河综合整治工程,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推进厕所革命,强力拆违治乱,佀楼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顺利通过中央、省级环保专项督察和市环保执法行动。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升。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力整治黑臭水体,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显著变化,得到群众普遍赞誉。

民生事业更有温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建成了中心小学综合楼、中心幼儿园、敬老院等一批基础设施,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全面改善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居住环境。镇为民服务中心改造、电代煤改造与社区集中供暖、爱心食堂等一批民生实事贴近人心。压煤搬迁工作有序进行,王庄、南挖工庄两村1000余户群众入住新居。累积新增就业650人,被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市级创业型乡镇”,佀楼村被评为“市级四型就业社区”。完成佀楼村、赵庙村村志编修,新建镇级历史文化展馆1处。全面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及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脱贫攻坚硬任务如期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群众获得感满满。

赵庙镇将以融合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围绕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热点,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坚决打好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仗。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扶贫项目效能,确保低收入群体稳增收不返贫,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仗。以“十条工作线”为总抓手,强化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好风险防范化解仗。严守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赵庙”建设。健全“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体系,积极做好信访积案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抓实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完善突发疫情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高质量发展有路径

发展地方经济,就是更好地为当地居民谋福利。现如今,赵庙镇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5.8亿元增加到6.8亿元,增长17.2%。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159元增加到17795元,增长35.2%。

抓住了淮海经济区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围绕机械配件加工、新型建材、精密纺织等主导产业绘制“招商地图”,努力引进“十强”项目。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个,到位资金2.03亿元。其中山东军冠纺织智能有梭织机、织布项目、山东德信微粉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生产项目即将竣工投产,雨润集团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和800万立方米工业气体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积极引导山东恒信复合材料、友良新型节能建材厂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加强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和联系,缓解人才紧缺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推动小微企业加速成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增“四上”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企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赵庙镇将加快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新动能培育上狠下功夫。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主动融入周边县市区发展规划,积极承接徐沛经济圈的辐射带动。紧紧围绕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精密纺织、高效农业等主导产业实施“靶向招商”,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力争引进过亿元项目3个,到位资金2亿元,新纳统“四上”企业2个。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狠下功夫。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科研及技改投入,力争年内完成友良新型建材厂年产1.2亿块煤矸石烧结砖生产项目、赵庙特种铸造厂全套消失模生产线项目等5个技改项目,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加快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健全重大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常态化工作机制,围绕项目成熟度、发展潜力,做实做细项目可研、规划设计、环评等前期准备环节,提高项目转化率、落地率。成立工作专班主动靠上服务,针对富邦气体、雨润现代化生猪养殖等重点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组织召开项目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项目推进的关键点,确保尽快投产见效。

赵庙镇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共追梦想、共书历史,奋力开启赵庙高质量发展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