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2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为民意识不断强化,各项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图为东关片区回迁楼建设现场。

汶上县莲花湖康养院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可满足600名老人养老、养生、康复、保健需求。

通过种植草莓、金丝皇菊、杂粮等高经济价值作物,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汶上街道特色种植项目达到1000余亩。

莲花湖畔,绘就美丽幸福新画卷

这里清清湖水连碧空,莲花绽放美景中;这里百姓唱起幸福歌,民生福祉大提升;这里干群一心齐奋进,同心共筑中国梦……

一个地方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了故事。而位于莲花湖畔的汶上街道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正是这个只争朝夕勇拼搏、不懈奋斗谋发展故事的生动注脚。自成立以来,汶上街道充分发扬“服务、诚信、敬业、拼搏”精神,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棚改搬迁成绩突出,乡村振兴呈现良好态势,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稳步推进,基层党建得到全面加强。地方财政收入连续四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了“两年翻一番,三年翻两番,四年翻三番”目标。

发展动能厚积薄发

产业发展是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和基础。汶上街道全力实施招大引强,根据街道实际情况,重点瞄准生态康养、商贸物流、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展招商,2020年累计外出招商15次,其中在谈项目6个(包括2个500强项目),新签约项目3个,落地项目4个。十强产业到位资金70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72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67亿元。

北京瑞安养和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的汶上县中医院康养中心(二期)项目已完成签约;投资6.9亿元的爱特蓝化工项目(硅溶胶等有机硅材料联产项目),投资1.5亿元的济宁徳耐弛新能源有限公司润滑油项目,投资1.5亿元的莲花湖医养融合项目二期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大粮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现代观光农业项目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建设;投资1.5亿元的济宁嘉年华服饰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济宁鹏博服饰高档服装生产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正和建材项目,投资2000万元医用口罩生产加工项目均已正式投产运营。

乡村振兴全域推进

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莲花湖周边流转土地1万余亩,发展油菜花、油葵、白莲藕、大荸荠、金丝皇菊、瓜蒌、百合、生姜等农业特色种植,实施了“齐鲁田园万亩花海”观光项目、汶上街道特色农业观光园项目;把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机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在莲花湖村流转32处农家院、1000余亩土地,发展共享民宿、千亩莲池,果蔬自助采摘,特色餐饮等项目,建设了“七彩长廊”文化观光打卡项目、花海迷宫项目,打造了休闲旅游,特色农业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实现了辖区北部村庄“五化”的全面提升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成功举办首届汶上街道油菜花节、八里农庄啤酒荷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赏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个行政村均实现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莲花湖村突破50万元。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实施“十百千万”环境整治工程,大力开展“五清一规范一消杀”行动,积极开展绿化美化提升活动,建设八里桥污水处理项目,推动村庄环境由节点向全域、由整洁向美丽纵深推进,确保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共清理坑塘排水沟70处,“四大堆”300余处,拆除残墙断壁100余处,水泥硬化路面7000余平方米,柏油造面5000余平方米,创建美丽庭院164户,清理乱贴乱画200余处,清理庄内作物、杂草15000余米,种植玫瑰5000余株,石楠、百日红5000余棵,油菜花近100亩,全面提升了村居的环境水平。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4.82公里。优化提升城市品质,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式,探索“多网融合”治理新模式,构建了支部、居委、物业、各类组织“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在辖区内实现了居民小区党组织全覆盖、物业服务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探索了“资源整合、多网融合、智能聚合、服务联合”的一网多专、一网多能“全科大网格”,健全服务网络,激活社区资源,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推行了“红管家”管理平台,逐步形成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小区),难事不出街道”的良好格局。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顺利完成了东门中医院南片区、东关片区、坝口片区、西门社区四个棚改片区、900余户群众的分房工作,为历时三年的2017年度棚改拆迁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完成了玮邦新城、幸福公馆等清障征地工作,确保县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双基”工作不断夯实

持续增强党建引领力,着力加强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今年5月15日,汶上街道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9个村(社区)预判当选率100%,“一肩挑”比例100%,实现了村(居)“两委”干部年龄、学历的双优化。统筹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动员58家驻社区单位、600余名在职党员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辖区规模小区均建设了“红帆驿站”,持续推进“7+X”民主协商议事、每周例会制度,努力提升020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挂牌成立“老孟工作室”,广泛推广“马扎书记”“日记书记”等典型做法,凝心倾听民意、贴心服务群众、耐心化解矛盾。新建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馆、雷锋展馆、学雷锋志愿服务教育基地,改造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形成了雷锋讲堂、“七问大课堂”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西门社区红色教育展馆被省关工委评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