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9

济宁经开区疃里镇: 学党史培根铸魂 办实事担当作为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本报记者 汤伟

通讯员 崔耸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济宁经开区疃里镇的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工作之中,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了耕于心、践于行、成于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入心 汲取精神伟力

疃里镇地处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坐落于济宁市西部、嘉祥县东部,东接任城区安居镇,南连马集镇,西邻嘉祥街道、万张街道,北依大张楼镇,东北与任城区长沟镇毗邻。下辖45个行政村,总面积达102平方公里,耕地6.8万亩,镇域总人口近11万人, 人口密度约为985人/平方公里,镇驻地户籍人口55471人,镇区常住人口55358人,城镇化率55%。下辖45个行政村,94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89个,党员2880余人。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经开区疃里镇按照市委、区党工委的部署要求,第一时间传达精神,第一时间制定方案,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全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疃里镇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细化了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明确把党史学习开展情况作为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镇村干部、群众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学习党史要做到入脑入心。疃里镇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开展多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坚持将学党史纳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中,及时总结报告学习情况,着力在知行合一、融会贯通上下功夫。综合运用“学习强国”“党建-灯塔在线”等线上平台,引导广大镇、村党员干部积极上网学习。充分利用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分别赴台儿庄、羊山等地学习,实地聆听党的故事。同时,疃里镇积极发挥退休老干部、党员及文艺骨干作用,组建“党史”宣讲队伍,在全镇89个村开展“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各村“大喇叭”广播优势,村村打造红色广播站,因村制宜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和红色文化长廊。在各村流动播放《湘江战役》《建党伟业》等红色电影,利用丰富多彩的影片,让群众再次重温了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引导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在全镇全面营造了爱党、赞党的浓厚氛围。

学党史促行动 打造宜居新农村

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疃里镇的党员干部们深知这一点,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学党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

群众无小事,群众吃的、用的、穿的、喝的等所有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宜都是疃里镇党员干部职工心中的头等大事,必须想尽千方百计把群众吃的水、走的路、呼吸的空气、生活的环境净化好、修建好、绿化好、美化好,把群众想办的事处理好。

在疃里镇,经常可以见到各镇村干部到处走访。这是为了充分倾听民众呼声,全力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疃里镇所组织的“大走访”活动。累计有121名包村干部、463名村两委干部下沉到89个自然村13000余户,逐户进行拉网式调查走访。在走访过程中,调查人员利用随身携带的记录本认真记录住房、饮水、出行以及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建立问题台账,安排专员靠上联络解决。

走进疃里镇,清新的空气夹杂着夏天的气息,没有一丝异味。这是由于疃里镇加大了黑臭水体治理,力求不让黑臭水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疃里镇根据济宁经开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2019-2025)》,已完成48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占到全镇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2021年计划完成1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达到总任务数的82%以上,确保提前完成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着重推广将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河长制,采取科级干部包保,确保农村河道、沟渠无生活污水流入。

在以往,农村的生活垃圾无处投放,居民到处乱扔,每到夏天垃圾腐败的臭味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环境。针对这一点,疃里镇经过近三年整治,已建立了完善的“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并积极探索环境卫生长效保持机制及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目前已对陈庄、瓦屋李等10个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建有一处生活垃圾中转站,可实现生活垃圾再利用,全镇78个未拆迁村全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下一步,疃里镇还将建设一处占地15亩左右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届时将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及无害化利用水平。

公厕换新貌,居民笑开颜。疃里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整村推进,按照“卫生、经济、环保、适用”原则,科学开展农户改厕和农村公厕建设,对厕所粪污进行无害化治理、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已完成改厕10781户,改厕完成率95%以上。同时,在人口流动大、人口密集区、村委会周边及中心村等位置建设公共厕所30处,目前已相继开工17处,建成15处,年底前将完成30处公共厕所建设任务。让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残破危墙不仅影响镇村形象,更是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疃里镇全面排查摸底各村残破危墙、危旧圈舍及破旧危房,分析确定拆除整治对象,各村按照总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公路沿线、村庄内部及人员力量配备等具体情况,研究确定分批次拆除对象。完善制定拆除后空闲地的后续利用方案,确保拆除一处,整治一处,增值一处。现在,无论走进疃里镇的任何一个村庄,目光所及之处都非常干净整洁。

疃里镇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始终坚持一个重要的路线:整治完成并不是工作结束,长效的机制和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此,疃里镇采取区域化治理模式,积极调动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与群众投身环境卫生大整治,激发乡村道路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其中,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各村“片长”,每天下沉到包保片区监督指导环境整治工作;由年富力强、责任心强的农村党员担任“街长”,包保村庄内主干道,做好日常巡查,发现有倾倒垃圾、乱堆乱放、违规占道晾晒等行为及时制止;由热心群众担任“巷长”,逐人包保各条巷道,充当起村里的安全员、监督员、宣传员等角色,负责信息通报、安全监管、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当前,累计推选出片长106人、街长211人、巷长554人,确保扎实有效监督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到位,防止“四大堆”现象反弹。

砥砺初心行使命 脚踏实地谋发展

镇村的发展是为了居民们更好的生活品质,让党的惠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疃里镇时刻关注脱贫户和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户等,从产业、就业、综合保障、扶志扶智、社会帮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近些年积极招引在外乡贤回乡创业,承接沿海部分低端产业转移。先后发展了竹器、编织袋、手套、服装、钢管等一批加工制造业。这类产业门槛低、上手快,极易合适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同时要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源,让贫困户依托土地变股东,增强减贫带贫能力。

发展特色农产品促进增收。近年来,疃里镇结合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农业品牌。截至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细毛长山药、苹果、无花果、苗木花卉、中草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特色品牌,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聚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疃里镇充分发挥毗邻济宁市区位优势,依托北外环路、338线、南外环、105国道及济徐高速经开区枢纽等便利的交通条件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后贾、曹庄、土山等村辖区内建设农业采摘生态观光旅游区,种植葡萄、桑葚、草莓以及绿色瓜果蔬菜,吸引嘉祥、济宁等周边久居城区的市民前来消费。开展农商互联,促进电商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农产品分级、包装、物流、仓储配送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程,完善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和乡村物流配送机制,打造新型农村产业供应链。

疃里镇在发展中不忘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四新四化”要求,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集中培育一批战略新兴项目,利用十年时间,打造形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石墨烯超导远红外地暖生产项目、北方教育装备产业基地项目、远成物流产业新城、中北润良锂电池、海立空气源热泵生产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当中。与河南速达、川汽野马等企业就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达成合作意向。

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外环、西二环(G105改造)、济宁大道西延等3条主要环线已竣工通车;启动实施了城市核心区路网工程和麟祥路西延、嘉兴路南延两条纵横骨干道路建设,全面提升了区域道路通达条件。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全面展开。围绕解决园区承载力、吸引力不强问题,疃里镇在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了创业大厦、圣祥小镇等15个重点城建项目,新河学校、邻里之家、发展中心均已投入使用;圣祥小镇一期、二期均已竣工,吸引了微软、贝壳菁汇等专业孵化器进驻;加快规划核心区棚户区改造和企业退城进园,开工建设新河社区、朱井社区、英才苑、大王社区等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神力索具、金牛重工、运河机械3家企业搬迁技改已列入计划,采取市场化手段进行新厂区建设和腾退土地开发经营,拓展西部新城核心区空间。景观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围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先期实施了郗鉴公园一期、润河公园两大城市公园,三韩河滨河绿道和嘉丰路、呈祥大道等重要节点绿化建设,

打造了亦城亦景的生态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