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7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治理扮靓城市容颜工作纪实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永鸿到包驻村看望群众

市容整治宣传

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护驾山公园

邹城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文化广场

本报通讯员 梁峰 杭腾 邱甲国 贾计庆 公彦法 段彤彤 孟楠楠

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以推动城市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环境的新期待为方向;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为举措。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汲取城市管理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强化智慧城市建设,狠抓市容市貌管理,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服务功能逐步优化、城市颜值和品质双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提高服务能力,构建新型城管

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工作活力竞相迸发。围绕“机关党建标准年”建设,制定党建考核标准,把党建任务目标细化到各支部,月考核、月排名,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驻村联户、民意“5”来听“双联双创”和“四看四树”工作,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00多件,选树标兵30人。高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城市客厅等党建精细化服务点,接待省内外学习考察团参观学习50多次,接待人员300余人。狠抓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欲》《国家监察》等警示教育片,学习上级纪委监委典型问题通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关纪委,开展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推进日常监督常态化,促进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法、主动加压奋进。

持之以恒抓好市容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更加整洁有序。聚焦城市“十乱”行为,开展强力攻坚,2020年以来累计清理违规占道经营等行为4万余起,清理小广告4万多处。拆除违法建设30处、4500余平方米,完成外立面改造8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5000余块、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其中高炮广告50余块、楼顶广告300余块,楼体广告600余块,拆除面积创历年之最,城区主要道路高炮广告等违规户外广告基本消除,实现了户外广告减量化、景观化。加强门前三包督导检查,施划静态非机动车位3万余平方米,规范停放非机动车8万多辆次。设置隔离护栏5000余米、止车柱6000余根,基本消除了城区市容乱点。

稳步实施数字城管升级工程,城市管理更加智慧高效。统筹推进软硬件提升,共享社会综合治理“雪亮”工程、镇街综治平台的监控设施,实现了视频监控市域全覆盖。新建市容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流动摊点等违法行为24小时自动识别抓拍。整合园林、环卫数字化管理资源,打造了综合性的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了餐饮油烟远程监控、违建源头巡查、园林实时管控、垃圾跟踪处理。建成信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信用信息采集、上报、推送、修复全过程智能化管理,采集基础信息数据1万余户,约谈失信人近300人次,两名严重失信人被列入“黄名单”,把执法处罚与信用牢牢结合在一体,增强了执法的成效。构建了“一微一端一线一平台”群众问题处置机制,办理群众反映事项9000多件,采集案件28万件,处置率达到99.85%。

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城市发展底气更足。开展违规烧烤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截至目前,烧烤城等疏导区域内共入驻烧烤经营户50余家,烧烤业退城入园率达100%,彻底解决了烧烤扰民问题。扎实推进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2020年以来累计检查餐饮经营单位3万余家次,整治区域内2000余家餐饮经营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实现了油烟凡排必净。加强渣土源头管理,高频次开展拉网巡查和夜间突击检查,保持了渣土高压管控的良好态势。全力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工作,为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不断优化城管执法工作机制,执法工作更加规范。扎实推进流程再造,压减程序、优化流程,绘制工作流程图45张、制定工作规范45项,突出智慧化、精准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特点,打造了流程再造“智慧城管品牌”。推行“网上办案+移动执法”系统,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破解行政执法案件处罚过程不透明、执法自由裁量权适用不当等难题,打造了山东省网上办案+移动执法试点。严格落实“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济宁市案卷评查活动中获得评审专家好评。

夯实雷锋式人民城管建设,服务民生更加贴心。积极推行便民服务,对危房改造项目,全部开展上门备案服务,实现了群众零跑腿、服务零距离。全力践行雷锋精神,近几年,城管队员救火、救助昏迷老人、救助临产孕妇等典型事迹不断涌现,被中央和省级媒体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参加市委“新时代 中国梦 话小康”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倾力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办理三个平台转办件2000多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扎实开展“暖心城管”志愿服务活动,策划开展了爱心助学、扶贫济困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捐款捐物约10万余元,服务时长居邹城市直部门第一名。综合执法局“孟子故里、暖心城管”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守护城乡颜值,提升生活环境

寒来暑往,躬身劳作。以创建全国卫生城为契机,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以持续优化城乡环境卫生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城市美容师的作用,用汗水守护城市颜值。

加大道路保洁力度,提高环卫管理水平。一是加大清扫保洁力度,提升城市道路机械化作业。对承担的城区1124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工作,加强日常巡察考核,按照深度保洁标准将城区21条主要道路、651万平方米的保洁面积,纳入城市深度保洁范围,严格落实“以克论净”作业质量标准,坚持主要道路16小时、一般道路12小时不间断作业。合理调配现有81辆作业车辆,洒水车与湿扫车、人工洗刷配合协同作业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洒水降尘,提升了城市道路机械化作业水平,确保城区内主要道路湿式保洁率达到100%。二是严格落实“三清两普扫”制度。加大对绿化带、人行道、背街小巷、垃圾死角等区域的清理力度,做到“清理垃圾要及时,绿化带内无积存”,设置50余个夜间保洁岗位,工作时间为18时到23时,提高主次干道夜间漂浮物、垃圾包等可视垃圾的拣拾力度。

提升垃圾收运标准,实现垃圾随产随清。整合清运路线,提高62辆垃圾清运车辆作业效率,将垃圾收运标准由“日产日清”提高到“随产随清”,运输过程中全部实现密闭运输、车走地净、无抛洒滴漏。做好车辆保洁和维护,保证车容整洁,性能良好。目前,城区67座垃圾转运站全部采用水平压缩式垃圾箱,避免了二次污染。同时,为消除异味,投资90万元,在城市主次干道和居民区附近的37座垃圾转运站增加了自动喷淋除臭系统,进一步提升垃圾中转站的标准。

保障公厕服务质量,完善配备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公厕革命”,强化87座公厕日常管理,按照创城标准,将32座通槽式公厕改造为独立蹲坑水冲式公厕,安装公厕导向牌400余杆,协调“共享公厕”45座,新建高标准智能化的尚兰路公厕和峄山路公厕,配套建设阅览室、环卫知识游园、垃圾分类展厅、城市客厅等,为市民和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阅读、游玩等丰富多样的服务。

推进重点工程项目,保障民生工作落实。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充分征求意见建议,起草制定了《邹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9月,顺利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运输市级中转特许经营项目招投标工作。2020年6月,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评为“全国城乡环卫一体化典型案例”。2020年9月,济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市13个镇共建成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30座,垃圾分类设施实现镇域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智慧云平台监管模式的农村生活垃圾“邹城样板”初步成型。2020年第14期半月谈杂志刊登邹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2020年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下发《关于反馈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有关情况的函》,推广邹城市建立垃圾处理智慧监管云平台,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经验。扎实推进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试点小区名鉴金地小区,实现智能垃圾分类注册户数313户,实际投放户数达到136户,投放率超过40%,投放准确率达到93.2%,可回收物回收数量达到12.6吨。推进光大三期项目建设。先后完成垃圾焚烧发电一期二期项目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余吨,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升级北山垃圾场生态修复工程。积极做好北山垃圾场生态修复工程日常养护工作,目前,场内绿化草皮2万余平方米,种植各类果树1500余棵,金叶女贞2000余株,冬青3700余株,场区内绿树成荫、芳草遍地、花团锦簇,已成为山鸡、斑鸠、喜鹊、麻雀、鸽子等各种鸟类休养生息之地。

突出渣土源头管控,严格规范运输市场。联合交运、住建、交警等部门不定时开展渣土综合整治行动,对所有施工工地、易污染路段进行定点巡查和夜间突击检查,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破坏环境卫生、渣土运输违法行为,填写移交表,收集留存违法影像资料、文书资料等,及时移交执法中队查处,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1起,移交7起,立案处罚15000元。

园林绿量不断提升,

生态宜居环境逐步形成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建设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因地制宜实施依山建园、依河建园,充分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兴建林荫停车场、小绿地、小游园、小广场“四小工程”。打造城市周边的山体、水域带动大环境绿化建设,利用三面环山、三水串城的自然地理优势,充分发挥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通过绿植和花卉布景,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出门能见绿、游憩在林下、休闲进园林的绿色福利。在2020年初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标志着我市园林绿化建设已达到国家级先进水准。

强力实施重点工程建设。集中力量推进朱雀山公园景观打造、大沙河下游治理、蘑菇小镇沿线绿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朱雀山公园主景区的建设任务,包括阁楼主体、景观桥、栈桥、平桥、拱桥、邹鲁盛鼎、邹城记事地雕等景观建设。目前大沙河下游综合治理项目主景区岗山路到营西路段已具备运营条件,下游河道景观正在建设“紫薇艳霞、枫染清秋、绿动邹城”等主题特色植物观赏区,以及亲水广场、律动花园、阳光台地等,已经提前完成任务目标。蘑菇小镇沿线绿化项目目前已经全部竣工,沿线绿化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加快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按照为民办实事工作的要求,新建西外环林荫停车场、圣都西路北首游园、三兴路石庄社区游园、凫山街道办事处北林荫停车场及绿地、巷里游园、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北公园、华茂万百米绿廊游园共7个公园,新增绿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同时,相继对体育中心公园、铁西公园、唐王河公园、护驾山公园、三十米桥公园、文化广场、铁山公园共7处原有公园绿地进行提升改造,大约提升面积15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周边环境及配套服务功能。目前已经实施完成了6处新公园建设,提升改造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持续开展裸露土地治理。按照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标椎,针对城区主要道路及重要公园绿地广场,结合人居环境示范街建设,全面实施裸露树穴治理、行道树补植、绿化带内枯死苗木处理、绿化带内裸露土地治理等专项行动,高标准摸排整治,同时,针对护驾山路、普阳山路、接驾山路等城区主干道路在管辖区内树穴出现斑秃黄土露天现象,根据道路不同裸露情况采取石子铺垫、苗木种植、树篦子安装三种模式进行治理。

重点打造绿地养护示范点。按照精细化养护作业考核标准,在各景区、公园、广场、道路等养护部门开展园林绿地养护示范点创建活动,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示范点,并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向其他路段逐步推广。为提升绿化苗木整体长势,集中力量对城区主要道路、广场、游园等公共绿地苗木实施“大水大肥”作业,根据不同时期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有的放矢,在城区各绿地设置病虫害监测点,从源头上“防早防小”做好全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对唐王河、唐王湖、大沙河等水域环境进行整治,持续打捞清理浮坪水草及坝体垃圾,打造良好的水域环境。

积极做好节日期间鲜花布景。节日期间,在城区各广场、公园、道路等重要节点实施鲜花布景工程,营造节日氛围。共摆放、栽植垂吊矮牵牛、一串红、彩叶草等近20个品种的时令花卉100余万株,安装更换“鞍式花盆”约2万余套,摆放铁艺花架、木质造型花盆等85组。

如今的邹城,山水文蕴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城市到乡村、从广场到庭院、从廊道到绿地、从房前屋后到道路街头,处处树木成行、林荫夹道。邹城大地绿潮涌动、绿意盎然,满眼的绿色成为邹城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成为百万市民群众的幸福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