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5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振兴奏华章 ——邹城市看庄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温氏养猪场

党委书记房亚东、镇长何树涛现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看庄土豆直供高铁餐服项目签约启动仪式

精神文明表彰

群众使用“码上知道”二维码

看庄镇为环卫工人 “夏日送清凉”活动

本报通讯员 李婷婷 喻训涛 袁洋 仪美玲 王博 陈悦

近年来,看庄镇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聚焦富民产业,助力群众增收,用苦干实干走出了一条具有看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加快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做强特色农业,塑造农业发展新形象。围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认真谋划、积极推广,突出土豆、大樱桃、猪牙皂三大特色农业品牌优势,将培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不断扩大看庄土豆的种植规模,提升看庄土豆的整体品质;落实土豆直供高铁餐服项目,拓展土豆外销的新渠道;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改善土豆贮藏条件,延长贮藏期、加工期,扩大外销半径。目前,该镇已建成占地300余亩、实现“六通一平”、设施配套基本完善的冷链物流园区,园区现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企业2家,双孢菇工厂化种植企业1家,土豆种植合作社、种薯销售企业5家,物流企业3家,土豆专业市场2处,农产品冷藏、初加工企业4家,年储量共计10万吨的冷库6座。擦亮“金山樱桃”新名片,加快樱桃大棚化、精品园建设,打造科技驿站,引进优质樱桃品种,提升果品质量,开展电商培训,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提高果农收入。做大做强“柳下邑”猪牙皂品牌,大力推行猪牙皂大户承包和村集体租赁联营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招引猪牙皂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

做优重点项目,搭建项目建设新平台。围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项目引领作用,加速现有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招商引资,加速产业集群,以项目带动全域经济发展。加速形成了以华鲁钙业、合胜建材、土山铁矿等为依托的新型建材产业,以万都木业、温氏养猪、土豆冷链仓储等为依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以鑫鸿九阳电器、优莱沃聚氨酯高端设备制造、雷特斯蒂润滑油为依托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截至目前,该镇共有“四上”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限额以上批零企业3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家;招引落地全国500强企业亿元项目1个,3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集群。同时,不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启动实施小微企业园二期建设工程,完善建材产业园、冷链物流园产业布局和建设水平,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集聚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招大引强。

做大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山水、人文、生态和产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丰收、冬民俗”的全景旅游蓝本。持续推进付楼河生态景观带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项目。依托农业产业优势,加大特色农产品和休闲乡村旅游项目推介力度,新建土豆文化广场和土豆产业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土豆文化节举办地进行整体打造提升,进一步延伸和丰富土豆文化内涵。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土豆文化节,借力节会活动搭建平台,把打造土豆文化和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挖掘“和”文化资源,围绕“和美看庄”文脉主线,建设占地22亩,2000余平方的“和圣文化园”,提升园区文化品位和内涵,打造文化展示与保护传承相融合的综合性文化园区,培育文化新亮点。

围绕生态宜居,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

狠抓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加快实施村庄硬化道路建设,投资1200余万元先后对镇域西侧片区道路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拓宽提升道路5条10.7公里,铺设沥青5.4万平方米,改善了附近村居、企业的出行条件。投资260万元新建中型桥梁2座,修建改善塘坝、水库12处,修缮桥梁护栏6处,清理河道5次,打井8眼,维修路灯140盏。有序推进“快递进村”工作,建成镇级转运中心1个、村级网点23个。投资1.2亿元实施东白山社区建设工程,完成12栋住宅楼、1栋老年人周转楼、1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及社区水、电、网、有线电视、气代煤等配套工程建设,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大喇叭、微信群、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村两委干部、党员带头做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街道小巷垃圾清理等工作,确保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覆盖。今年以来,各村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共计120余次。

坚持长效治理,打造美丽乡村。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作用,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比活动,通过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广场舞前十分钟宣讲、倡议书、温馨提示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美化庭院环境,以“家庭美”促“看庄美”。2021年,共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405户。统筹推进农村住房、垃圾、厕所、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各项工作,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健全保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资500余万元用于镇驻地弱电入地、绿化提升、墙体立面仿古改造、道路修灌维修等工程建设,新建驻地绿化景观3处,新增绿化面积2800平方米,美化墙体12000余平方米。

加大民生投入,增加民生福祉。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广场舞、太极拳、健康知识宣讲、法制讲座等活动30余次、文化惠民演出5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0余场,成功举办第二届乡村趣味运动会。加大教育设施建设,投入150余万元,实施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消防改造、看庄小学旱厕改造工程,改建王楼小学校外广场及排水等工程;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清明节中小学生祭扫、中华母亲节征文、“六一”红歌大家唱等活动,弘扬中华文化和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服务水平。2021年以来,开展医疗义诊活动13次,累计服务群众1100余人次;完成两癌筛查510人次;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2310人次;免费救助重精患者146人次;对卫生院综合楼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引进CT,数字胃肠机,五分类生化等一批设备。

培育文明乡风,引领精神文明新风尚

明确责任主体,抓好站所建设。立足看庄实际,结合时代特点,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制定印发《看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实践所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在全镇26个行政村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活动场所,按照规划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建设,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时代新风,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目前,村级志愿者人数共有455人,实践站面积约2993平方米,活动场所面积达4528平方米,2021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0余次。

重视文明表彰,推进乡风文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连续多年开展“四和共建”“好媳妇好婆婆”等模范评选颁奖活动,加大各类先进模范事迹宣传力度,不断提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倡导群众向先进模范学习,逐渐形成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的良性循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看庄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正能量。

完善队伍职能,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不断完善文明实践队伍建设、志愿服务激励等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实践由打造“盆景”转向培育“风景”,由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由党员主导转向全民参与。依照工作方案组建机关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卫生志愿者服务队5大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按照“1+10+N”的实践模式,用N种活动形式,践行主流价值。依托“和园”持续开展“守望课堂”之“护童联盟”、“四和共建”评选、“圆梦微心愿”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涵育道德情操,弘扬时代新风,传播文明理念。

坚持创新引领,完善乡村治理新体系

加强微权力监督,规范村级事务运行。为便于群众监督村级事务运行,切实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2020年下半年,看庄镇研究村级事务监督新路径,探索试行了日常监督新模式——“码上监督”。2021年4月,在试点的基础之上,对全镇26个行政村的财务村务、村级重大事项清单等需要公开公示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按照“一村一码”的运作模式,将相关材料上传至平台,生成各村“码上监督”二维码,将其在村内显著位置悬挂宣传,便于村民知晓查阅。镇纪委设立监督电话,对群众反映问题建立问题收集、督办处理和办结反馈工作机制,实现了村务“线上”公开、村事“扫码”可见、问题“拨号”反映。

“二维码”一次性告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看庄镇推出“二维码”一次性告知单——“码上知道”,实现线上线下数据互通,在提升服务效能的同时,让企业和群众“扫”出效率,“扫”出满意。该镇为民服务中心对镇级54项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及所需材料,逐项梳理,录入平台,生成“码上知道”二维码,群众只需通过手机微信、支付宝等APP扫一扫,即可“码”上获知窗口部门的权力清单、办事流程等信息,实现一扫即查、一点即看,并能随时保存,方便查阅,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窗口的办事效率,优化了政务服务环境,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筑牢镇村安全防线。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为平安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组织各村志愿服务队常态化进行夜间巡逻检查。强化村级网格员队伍管理,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及时维修更换损毁监控设施,全力维护村庄治安稳定。同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开展社会化动员,创新群防群治模式,组建由村“两委”干部、村警、调解员、网格员等群体组成的“村级调解员”队伍,以村级“和为贵”调解工作室为阵地,最大限度地就地化解矛盾。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村庄,推进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筑牢战斗堡垒,谱写基层党建新篇章

精心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确保活动走深走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教育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红歌快闪等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创新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标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实施优化提升工程,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村级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工程,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务实、业绩突出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村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实现村“两委”干部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对新一任“两委”干部成员进行党史、廉政、业务等集中培训,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全方位提升“两委”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为推动看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各村探索富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公益性创业培训、组织集体学习,落实惠企政策等,为村集体增收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推广“党组织+合作社”经营模式,落实乡村致富带头人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持续增长。同时用好考核“指挥棒”,将村集体经济作为考核的硬指标,促使各村时刻把发展集体经济记在心上、抓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