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9

任城区喻屯镇 “五大振兴”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本报记者 贾凤鑫 本报通讯员 杨洁 孟蕊

任城区喻屯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滨湖水乡、美丽喻屯”发展定位,深化实施“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双轮驱动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科学谋划、聚力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加速,生态农业发展阔步前行,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乡村振兴实现全新突破,先后荣获省级农业产业强乡镇、国家级健康水产养殖基地等荣誉称号。

以现代农业带动产业振兴

该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投资1600余万元在西周片区建成了3500亩的任城区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成为山东省成方连片规模最大的基地。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发挥稻虾示范基地推广引领作用,结合塌陷地生态复垦治理工程,拓展发展郑庄1000亩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积极招引龙虾二产、三产产业项目进驻,拉长稻虾产业链条。王军庄百果园水梨种植基地扩规增效,水梨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余亩。持续推动济宁惠生种苗现代农业示范园投产,完成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并实体化运行,新建成集亲子互动、渔业休闲、餐饮垂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惠生渔业公园项目,举办竞技钓鱼比赛、端午节忆粽香“摸鱼”比赛等系列农旅文创活动,受到广大游客交口称赞;推动王楼煤矿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开工建设,扩大甜瓜无土育苗和无土栽培的示范辐射,形成“1+N”品牌发展模式。喻屯甜瓜、蟠桃、秋月梨、长江鲥鱼、小龙虾、虾田米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市场美誉度不断提升。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推进大李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二期建设,打造济宁市近郊一日游和研学游目的地;依托“梦里水乡”田园综合体,创建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积极申报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爱福地新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已正式投入生产,并纳入全区2021年企业攀登工程,助推企业跨越发展。

以人才队伍建设带动人才振兴

该镇坚持“优秀干部到农业农村战线去、优秀干部从农业农村战场来”这个风向标,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做活做实“农夫课堂”,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建立种植能手、职业经纪人人才库,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种养能手等。积极探索以百果园、稻虾项目为实训基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众创空间和创业车间,吸引大学生、退伍军人、知识青年等回乡创业。实施“雏雁还巢”工程,开展“聚人才活水、促乡村振兴”活动,吸引了5名喻屯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大力实施“招才引智”一号工程,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与中国林科院栎类科学研究团队深入洽谈,引进泰山学者1名,利用洙赵新河外滩1500亩土地创建山东省栓皮栎产业培育基地。已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实现招引对接,积极引进乡村振兴产业优秀人才,引进市级A类人才1名、B类人才3名,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处。

以文明乡风建设带动文化振兴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运用“滨湖水乡生态喻屯”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和儒学讲堂、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文化大院等宣传文化阵地,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农村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活动,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远离封建迷信,践行文明新风,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文明之花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力建强各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全镇原有72个行政村已实现公共体育场地全覆盖,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实施农村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提升工程,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汇演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年12场电影”等平台载体;开展家风建设,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深化“星级文明户”、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以及“村村都有好青年”“好婆婆好媳妇”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卫生户、美丽庭院评比等活动。截至目前,该镇发展美丽庭院示范户2035户,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达340余次。

以人居环境整治带动生态振兴

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该镇加细加严“限煤、抑尘、控车、错峰”等治理措施,“气代煤”清洁取暖工程进展顺利,投资7000万元,覆盖40个村、近9000多户的“气代煤”清洁取暖工程全部到户安装到位,为群众温暖过冬保驾护航;继续推进“绿满乡村”三年行动,完成16个村的绿化提升任务,新增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巩固厕改专项行动成果,探索农厕粪污市场化收集新模式,26处农村公厕已全面完工。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深入开展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池塘退养工作,涉及25个村、1.3万余亩鱼池已完成测量、清理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喻屯、东邵水厂建设完工,配套完成18000户管网入户,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全镇各行政村均已实现集中供水;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稻田退水治理,刘东、刘西污水处理站全面完成;全力推进河道清理整治,投资8000万元、长度9.8千米的洙赵新河生态廊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1900万元的新万福河清淤工程,投资1750万元的蔡河、小王河洼地治理工程,均已圆满完工。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完成9.9公里大修工程,新建公路1.4公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其中疏浚沟渠20.88公里,建设桥、闸等渠系建筑物66座,新建微灌系统100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28万亩。

以加强基层党建带动组织振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该镇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逐年加大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在综合考评考核项目中所占的权重,圆满完成软弱涣散村整顿迎查和“五星级”村党组织评定验收工作。在硬件打造上,累计投资1800万元,新建村级办公场所33处、党建示范点7处,正在全力打造全区首家滨湖党建示范带。在软件提升上,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调整任免村支部书记2人,完成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8个。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轮值坐班、民事代办、党员日等基本制度。全镇72个行政村建制优化工作稳步推进,严格依法按照程序推进,减少行政村21个,新设行政村11个,优化后全镇行政村共计51个,2020年全镇5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任务,其中4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占比86.27%,10个村党组织获得区级“五星级”党组织表彰。2021年5月,在全区率先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让更多的致富能手、在外能人、退役军人等领导能力强、致富本领高的优秀人才,通过竞选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实现了“两委”班子年龄、学历双优化。扎实推进2020年度党员发展工作,全年新发展党员42人,消除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10个,实现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全部清零。2021年上半年新发展党员36人,为村级发展储备高学历年轻力量。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举办“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发放活动,表彰老党员4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