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城区内环高架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王展宏 本报通讯员 张良 刘井龙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奔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市住建系统以党建为统领,全面加强党建、纪律、作风建设,争创模范机关,抓好星级支部评定,打造一线党建金名片,打造风清气正的住建队伍,为开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新格局提供坚强保障。
他们在百日攻坚的战场上披荆斩棘;在创城攻坚热火的工地上挥洒汗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面对一次又一次急难险重任务,全市住建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坚持干字当头、高标定位、自我加压、奋勇拼搏,圆满完成全市城建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物业服务提升等重点、难点任务,用实干担当弘扬了工匠精神,靠顽强作风锻造了铁军队伍,凭硬核成绩擦亮了住建品牌。
城市建设, 他们是“敢打必胜”的主力兵团
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他们打出了铁军风采。“十三五”期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683个、完工445个、完成投资360余亿元。洸府河重点地段景观项目一期工程完工,火炬路跨线桥、王母阁路跨线桥、车站西路升级改造等项目相继建成通车。2020年12月31日,历经15个月的攻坚奋战,内环高架主线通车,他们刷新了济宁城建速度,宣告了城市正式迈入“立体交通新时代”。这是济宁住建系统的荣耀,也是所有建设者、参与者的荣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下达任务为建设40公里综合管廊、25%的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已累计建成综合管廊40公里、海绵城市111.66平方公里,均完成或超过省下达指标任务。实施雨污分流(新建、改造)约248公里,其中雨污分流改造约81公里。2019年9月8日至10日,承办了以“品质城市铸就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山东省城市建设博览会,市住建局被省住建厅评为突出贡献集体单位。成功申报高新区蓼河新城云创小镇、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生态新城两处省级品质提升试点片区,顺利通过国家无障碍示范市验收。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他们取得优异成绩
“十三五”期间,棚户区改造实施改造任务21.35万套,各年度均超额完成下达任务。老旧小区完成改造387个,涉及建筑面积115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4.67万户。对上争取改造资金11.25亿元,成功获批国家开发银行5亿元贷款,成为国开行在山东省支持老旧小区改造贷款的“第一单”。老旧小区改造的“济宁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住建部信息专报等各级媒体、报刊推广。全市列入国家计划的公租房建设27600套,完成分配26943套,分配率为97.62%(省任务为90%);共开工建设公租房1022套,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081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物业服务企业达到1149家、1804个物业服务项目(住宅1116个,非住宅688个),从业人员6.74万人,营业收入达11.39亿元,物业覆盖率达到90%。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157个,业主委员会党组织24个,小区党组织1336个,“红色物业”已成为推进我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评选的全国500强物业服务企业中,有5家企业入围,其中2家企业进入前100强。
住建产业发展,他们阔步向前
“十三五”期间,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444.89亿元,出省施工产值663.15亿元,实缴税金123.91亿元。2017年济宁市分别被授予山东省和国家装配式示范城市称号,嘉祥县、兖州区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共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4家,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8家。省级装配式建筑体验式教育基地1家,省级以上装配式示范工程达到12个,总面积90.78万平方米。获批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3个,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镇9个。3个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4.6万平方米)顺利推进。2017年被住建部确定为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2018年成功申报了“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举办了首届房地产建筑业“政银企”对接会,建立了“银企”沟通机制,帮助企业融资金额达到107.3亿元,推动了房地产建筑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020年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505.6亿元,同比增长10.6%;销售商品房面积111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出台了《建筑业发展十条意见》,推进“联合体招标”、“评定分离”,实施“龙头+梯队”晋级工程,全力扶持本地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
深入推进施工图审查机构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考核;完成住建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估3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评估3次,持续助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新型城镇化和村镇建设,他们收获颇丰
兖州、邹城、金乡成功入选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3586户危房改造任务提前1个月完成任务,圆满完成了住建系统脱贫攻坚任务。
1436座农村公厕全部竣工,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推进,我市改厕后续管护经验相继被《中国建设报》、省住建厅专题推广。铁路沿线环境问题全省率先清零。全市城市清洁取暖完工239.16万平方米,完工率112.81%。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回迁安置工作,全力让村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文明城市创建,他们贡献住建力量
2020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战决胜之年,市住建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城工作部署,按照“事不避小、重在实干”创城要求,坚定创则必成的決心,围绕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物业服务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路长制”值班巡查、窗口服务大提升等创城重点任务,高标定位,全员参与,确保了创城工作全方位、无死角高效推进,在城市建设这个主战场谱写文明济宁的城建华章。
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再提速,全力助推都市区融合
构建都市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完工内环高架及连接线,开工蔡庄立交、杨柳立交,完善“一环”高架路网;完成共青团路北延高铁连接线主体工程、崇文大道跨宁安大道、济安桥路与车站西路立体化改造主体工程,加快推进“两环八连+井字形”的快速交通体系,加速形成 “快速路+高架、高速、高铁+港航”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
持续提高城市韧性。加快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海绵城市12平方公里,完成雨污分流70公里,修订《济宁市供热管理办法》,新增集中供热300万平方米,主城区新增燃气居民用户1万户。
实施城市更新和精致城镇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品质
创建“精致城镇”建设中心城镇。编制《济宁市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精心培育就地城镇化空间载体;加快推进一批集城市功能和乡村引领为一体的中心城镇,开展精致城镇创建活动,建设“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精致宜居”的小城镇体系。
抓好特色塑造提升乡村活力。启动实施“设计下乡”,探索建立“乡村空间设计”服务平台,用创意点亮美丽乡村;全力支持23个省级美丽村居试点建设,抓好35个传统村落、6个历史文化名村的特色塑造,以点带面助力乡村记忆工程,全面打造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济宁模式”。
完善新型住房体系,建设美好居住社区“济宁模式”
以老旧小区改造推动邻里中心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2个、惠及3.46万户、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创造全新的“济宁模式”。
持续扩大对新市民的住房保障力度;开工公租房540套,发放租赁补贴2100户;出台《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培育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14家,筹集长租房源1200套。
推进《济宁市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健全前期物业招投标制度,推动“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推广“济宁物业”手机APP;深入推进“红色物业”,打造样板环物委20个、新成立业委会100个、创建100个住宅小区样板物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