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7

沐甲骨风韵 谱汉字华章 ——邹城市兴隆小学创办“山东省首批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纪实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本报特约通讯员 高长悦 石庆滨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距今三千多年,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以及书法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的重要精神,落实孙春兰副总理讲话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工作部署,邹城市兴隆小学(2014年并入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为集团化办学模式兴隆校区)高度重视,紧紧围绕传承发展甲骨文化的根本要求和任务,成立领导和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创办计划,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对全体教师进行甲骨文知识培训,提高认识、普及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字传甲骨 文从源起

邹城有亚圣孟子,中国文华名城,是儒家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摩崖石刻、碑文铭镌、书法墨迹随处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深植邹鲁大地,对创办书法特色学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2014年,邹城集团化办学成立邹城第一实验小学兴隆校区伊始,新上任的高长悦校长就把书法教育(其中包含甲骨文书法)纳入了学校课程——按照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和写字要求,铅笔、钢笔、毛笔“硬软”结合,低中高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全校每个年级每个教学班开足开全一两节书法课,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书法励志、翰墨育人的书法特色办学理念。经过多年努力,在创办甲骨文特色学校之前,邹城市兴隆小学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书法教育示范校”“山东省王羲之书法特色学校”。恰逢其时,2020年暑假确定创办甲骨文特色学校以后,全校教职员工围绕认识甲骨文、爱上甲骨文、传承甲骨文的思路,在山东省书协会员高长悦校长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以省市书法课题组成员为骨干、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甲骨文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甲骨文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18名,特聘专家4名:殷延禄、赵子富、杨永峰、骆永生。另有5名邹济书法名家为特邀顾问,定期到校进行甲骨文知识讲座和书法培训,让全校师生充分了解和认识甲骨文。课堂上教师讲解甲骨文故事,课余时间漫步校园,全校师生一块研读随处可见的甲骨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精雕细刻 甲骨特色

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堂堂正正中国人,邹城市兴隆小学紧紧围绕“书法励志,翰墨育人”的书法特色办学理念,以“书法教育”为载体,以“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为抓手,2020年暑假学校组建30人的“甲骨学堂”创办团队,以高长悦校长为组长,以省、市书法课题组成员为骨干,以全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为成员,结合小学阶段识字写字的课标要求,确定了“直观、形象、有趣”“认识学习、书法练习、赏析研究”的“甲骨学堂”教学思路,在原有“书法励志、翰墨育人”的校园文化主题基础上,新增书法五千年、甲骨文对照表、甲骨文对联长廊、甲骨文小篆名联、甲骨文知识墙、甲骨文宣传栏、丁辅之集甲骨文诗画、名谓指示牌、甲骨文乐园等甲骨文文化特色板块……漫步校园,随处可见甲骨文,甲骨文文化氛围浓厚,令人赏心悦目,既美化了校园,又让师生处处欣赏甲骨文,从而认识甲骨文,喜欢甲骨文。为了强化书法和甲骨文教育,学校改建书法教育艺术中心——兰亭阁,增设了两口高标准“甲骨学堂”教室,配齐文房四宝,每口教室同时可容纳50多名学生上课学习,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书法教育综合体验和甲骨文书法教育的活动场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积累甲骨文识字量,学校购买了《汉字小时候》系列丛书作为教辅材料供师生使用。学校组织省、市书法课题组成员和语文教师,依据人教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生字表,从中找出相应的甲骨文,印制适合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的《甲骨文识字对照表》教材。

甲骨传承 以文育人

经过一个暑假的精心准备,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备了开“甲骨文课”的条件,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低中高每个年级每个班一周一节课,由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在“甲骨学堂”授课,以“甲骨学堂”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教育。同时注重甲骨文教学的教研、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和教研计划,以省、市书法课题组骨干成员的示范课为引领,开展每个成员一节甲骨文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甲骨文教研活动两周一次,按计划对全体教师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师进行甲骨文知识的普及、认识及书写技能的培训,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甲骨文素养。孩子们在甲骨学堂里兴趣盎然地泥塑甲骨文,葫芦刻甲骨文,绘画画甲骨文,书法书写甲骨文……孩子们在甲骨学堂上知道了文字的起源、文字背后的故事,从而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汉字,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和探究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上甲骨文课、练习甲骨文书法,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奇妙的文字探索之旅。当听到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时,学生顿时肃然起敬,脸上流露出敬仰和向往的神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很快了解了每个甲骨文背后的故事,学生在认识甲骨文的同时,还学以致用,和同学们比赛谁知道的甲骨文更多,谁写得更好,千年的汉字文化就这样得以传承。为了让甲骨文在学校全面开花结果,学校制定工作计划强调多学科渗透甲骨文字的要求,让全体教师在制定计划和备课中注重甲骨文学习的引导渗透。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识字等环节,培养学生汉字探根寻源意识,渗透字体的演变、字义的转化等甲骨文知识的传授,积累甲骨文识字量。美术等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因素融入甲骨文知识,感受甲骨文字的魅力,欣赏甲骨文的艺术美,创作精美的甲骨文作品。

丰富活动 形式多样

根据日常教学活动,以“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为节点,结合美文诵读、经典诵读、束脩礼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甲骨文活动:甲骨文识字小能手比赛、甲骨文手抄报制作优秀作品展板、泥塑印甲骨文展览、葫芦刻甲骨文生长过程演示、甲骨文小饰品手工制作收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甲骨文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生活。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各班围绕识甲骨文、写甲骨文、赏甲骨文主题,精心设计黑板报、教室外门口甲骨文手抄报展板,充分展示学生的甲骨文作品,增强学生对甲骨文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学校附近邹鲁美术博物馆是一所收藏、展览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之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丰富多彩的藏品激发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喜爱之情。从2014年开始学校与邹鲁美术博物馆联合,开设邹鲁公益书法班,几年来免费培训学生1500多人次,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书法兴趣。另外,每学期开设家校联合开放日,把家长请进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既是主讲人又是听讲人,相互切磋,共同学习,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比赛展览、主题演讲、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书法学习和甲骨文学习环境氛围,使师生、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甲骨文的熏陶,感受甲骨文的魅力。

收获丰硕 创办成功

通过开展“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系列活动,全体师生对甲骨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两个月的暑假时间开始,截至现在每位教师至少认识了60个甲骨文字,书写了5张甲骨文作品,学生因学段不同认识甲骨文字从几个到几十不等,甲骨文书法优秀作品近百幅。

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发现汉字之美,感受汉字魅力,着力打造甲骨文特色学校,进一步提升山东省中小学甲骨文特色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2020年10月26日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评审组王波、鲁国春、张肖华专家一行,在济宁市教育局及邹城市教体局领导陪同下,对兴隆小学甲骨文特色学校评选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专家组参观了甲骨文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中国书法五千年碑文墙、甲骨文诗集、甲骨文对照表、书法五千年历代书法欣赏墙;参观了“兰亭阁”形式多样的甲骨课堂:泥塑甲骨文、葫芦刻甲骨文、绘画画甲骨文、甲骨文书法……评审组专家听取了高长悦校长以《赏析甲骨文字 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工作汇报,查看了学校档案,对学校的甲骨文特色教育的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对该校甲骨文特色学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评估工作,对今后提升兴隆小学的甲骨文特色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日前,由山东省语言文字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山东省首批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评审已经结束,全省29所学校邹城市兴隆小学榜上有名,成为济宁4所学校之一、邹城市唯一入选学校。

一字一世界,一字一图画,邹城市兴隆小学通过创建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全体师生深刻意识到传承甲骨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立人之本。

沐甲骨风韵,谱汉字华章,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邹城市兴隆小学创办甲骨文特色品牌,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践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育人目标,让书香墨香浸染校园,让甲骨文浸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