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0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擦亮美丽中国底色 ——我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成效与实践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汶上县莲花湖村

邹城市大束镇钓鱼台村

太白湖区石桥镇张桥村

曲阜市陵城镇陵南村漂亮干净的景观文化长廊

兖州区新兖镇小马青村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打造美丽“小庭院”。

微山岛镇杨村借助5A,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把人居环境管护纳入景区建设内容,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金乡县鱼山镇张翟村

泗水县泉林镇青龙庄村

本报记者 王展宏 本报通讯员 欧阳兆超 朱伟 张刚舜 杨森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以全面实施垃圾整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提升、美丽庭院建设、养殖污染治理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作为主攻方向,党政齐抓、干群同心,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成了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

如今,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城乡村落,正在见证着一场深刻变革,人居环境提升,催生乡村蝶变,“公路如彩练、庭院像花园、热点成亮点、坑塘变公园”,步步皆景、处处入画,生态、宜居、幸福,成为济宁农村的标签,成为齐鲁大地的亮点。一系列乡村巨变,使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为勠力同心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级书记”亲自抓 强督严考促落实

为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个难点,我市突出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五级书记”亲自抓,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农村环境整治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有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办公室,抽调37名业务骨干组成集中办公,抓督导、抓协调、抓考核、抓问责,全力推动工作开展。办公室下设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农村道路、水体治理、绿化规划、美丽庭院等6条重点工作线,建立联席会议,明确责任分工,构建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也健全专门领导机构,建立县级领导班子包乡镇、镇级领导班子包村居的工作推进机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开展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在全市激励形成比学赶超、加快推进的强大合力,我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和综合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考验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渠道。实行“周调度、旬警示、月考评、季通报、年终严格兑现奖惩”制度。每月对县市区、乡镇(街道)进行1次综合考评并通报排名;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观摩评议,让县市区现场互评,揭短亮丑,评议结束当场统计互评成绩,并排出名次,纳入当月全市考核分值;并组建6个帮扶指导组每周5天下沉镇村一线,坚持“四不两直”,开展暗访检查,建立问题台账,督促抓好整改。对整改进展缓慢的,下发问责预警函,对问题仍不整改的,进行约谈问责。市推进办公室累计下发整改通知180余份,重点督办函29份,向7个县市区17个乡镇(街道)发出了问责预警,约谈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32人次。在全市引起较大反响,有力地推动了面上的工作。

克难攻坚补短板 提档升级创新局

为“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全市上下迅速行动,排查热点难点工作短板,健全整治工作台账,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攻坚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先后推进实施了清理农村“四大堆”、五清一规范一消杀、十大突出问题整治清零、黑臭水体整治、美丽庭院建设、养殖污染治理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专项行动,迅速补齐工作短板,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市累计发动群众200多万人次,动用机械设备15万多台次,清理“四大堆”80多万处,清理生活垃圾120多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0多万吨,清理残垣断壁2.1万多处,清理废弃庭院4万多处,清理村内坑塘1.2万多口,清理下水道及沟渠1.5万多公里,粉刷清理小广告40万余个,村内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普遍提高。我市曲阜市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监管、统一绩效考核“六统一”的思路,实行市场化运作,市、县两级财政出资3.7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撬动社会资金14.76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全市50%共298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天。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修订了河长制工作要点,出台济宁市第5、6号总河长令,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重要内容。

——深化提升农村“厕所革命”。2016年至2020年,我市共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103万户;2019年至2020年,新建、改建农村公厕2393座。不断健全完善管护长效机制,目前全市14个县区已全部建成县区级农村改厕信息系统,建成461个改厕服务站,配备抽粪车辆1249辆,配备兼职或专职抽粪队伍1517人,已建成粪液中转站或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217个,初步建立了稳定的后续管护机制。

——始终坚持美丽乡村引领。以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坚持梯次化建设、标准化提升、全域化推进,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了130个省级、27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了平原风光、滨河生态、滨湖水乡、丘陵风貌等具有济宁特色的36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34%。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8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路网提档升级工程2312公里、自然村庄通达工程1070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4451.5公里、危桥改造90座,全市514个行政村的通户道路硬化建设任务于2020年已全面完成。

——不断完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目前,全市城市环卫保洁范围以外的143个乡镇(街道)、4108个行政村均已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范围,覆盖率为100%。全市各乡镇(涉农街道)共聘用保洁公司46家,全市镇村环卫保洁人员达21000余人,配备各类垃圾运输车辆5100余辆、各类垃圾桶(箱)22万余个,配备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119座,形成了“户收、村集、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持续实施“绿满乡村”行动。全市完成村庄绿化新建、提升2509个,村庄绿化面积4万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7个,国家级森林村居30个,省级森林村居120个。

——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全市截至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16.84万户、建成率达到23.34%,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美丽家园”建设工作典型案例。

——大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创成国家卫生县城4个、国家卫生乡镇14个、省级卫生乡镇142个、省级卫生村3009个,创建比例分别为国家卫生县城57.14%、国家卫生乡镇8.97%、省级卫生乡镇91%、省级卫生村48.24%。

——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养殖污染联席治理体制,加快整县制资源化利用,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建设,推广生物降解和除臭除味技术,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构建了以还田为主,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多途径秸秆利用格局,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3家秸秆生物质发电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6%。

——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既立足当下抓、又着眼长久立,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在全省创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管理,引导将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起草了全省第一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启动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制化、现代化进程。

美丽生态新济宁 一村一品入画来

按照“因地制宜,补齐短板,一村一品,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科学制定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长期规划,以实施“精品引领工程”为抓手,努力打造“处处干干净净、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济宁农村人居品牌。济宁大地涌现出一个个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典型、新做法、新亮点。

太白湖新区坚持“文化融入、立足长效,精品引领、全面提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该区石桥镇以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在全区大力开展村庄街巷墙体整修、花池垒砌、下水道整治、墙面文化、雕塑小品、节点小景及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重点打造了张桥示范片区,建设了孙扩图乡贤文化纪念馆、古泗河文化浮雕墙、张桥片区污水处理站,充分展示了石桥镇的生态之美和人文底蕴,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引领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邹城市创新“城乡环卫一体化智慧监管”运行机制、群众参与“积分奖励”机制、“三色街长”长效管理机,总结了一批受国家五部委点赞的经验做法。如邹城市以郭里镇为试点推行了“三色街长”制。根据村庄大小,划分为大小基本均等的若干片。每片从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所在片的住户中各选一名代表,分别作为红、黄、蓝三色“街长”,全天候负责包保,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监管。

大束镇以生态修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立面改造、雨污分离、垃圾分类、道路提档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提升。

兖州区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工作思路,推行“五包五定五到位”工作方法,打造了一批全国乡村建设优秀案例。如新兖镇牛楼村被评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小马青村等5个村被评为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小孟镇获评“国家卫生乡镇”、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小孟镇梁家村入选第二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漕河镇管口村“支部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经验获省委领导批示等等。兖州区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亮点纷呈。

曲阜市强化实施市级领导干部“村村到”行动和文明乡风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荣获全国清洁村庄行动先进县称号。小雪街道武家村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在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了农家书屋、家风家训展室等文化设施,还定期开展我爱我家、好媳妇好婆婆、义务敬老等各类文明评比活动,用乡风文明引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环境卫生良性长效管护机制。该村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山东省生态旅游村、入选首批全国乡风文明建设村级优秀典型案例。

汶上县坚持“建管用并重、治评保并举”的原则,积极推进荒芜庭院和废旧宅基地整治和资源化利用等长效机制建设。如汶上街道莲花湖村依托毗邻莲花湖湿地的区位优势,整合盘活农村闲置庭院和宅基地资源,通过引进产业项目建设拉动人居环境提升。该村大胆尝试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一条“三权分置+乡村旅游”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新路子。集中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白莲藕、油葵、金丝皇菊、油菜花、草莓等特色种植,建成莲花湖村特色种植产业园、农耕文化体验园。并通过建设了“八里农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出“食坊一条街”,延长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嘉祥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成了群众满意度最高的工作之一。纸坊镇借助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政策,大力实施隋庄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新修下水道1200米,铺设柏油路面3000米,安装路灯50盏,粉刷墙面15000平方米,手绘文化墙20面,建设沿街花池2000平方米,修建停车场1处,休憩广场1处,标准化公厕1处。同时将村内20余处明清时代留下来的石头宅院,重新修葺打造成怡养石舍精品民宿,完善提升了包含中医文化展示、正骨按摩等服务功能的中医馆以及以鲁锦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非遗馆。通过精心打造,隋庄村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

金乡县把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大蒜之都、诚信之乡引资发展的硬件工程来抓,全民动员,全域提升。鱼山街道张翟村,发挥地处105国道西侧、西沙河东侧的地理位置优势,近年来,累计投资680余万元,实施户户通、街街亮、村村净、家家美、处处绿“五个全覆盖”,建设了古井巷、碾磨巷等特色古建筑,成为一座现代与古朴融合交融的新型文化村庄,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文化产业特色村。

泗水县坚持用生态建设的系统思维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如杨柳镇坚持用高标准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成效,示范引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设立环境卫生奖励积分兑现超市,激发群众参与管护和治理的积极性。金庄镇卞家庄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安装路灯400盏,新建公厕2处、文化广场2000平方米,优化了招商引资环境。泉林镇青龙庄村则坚持用“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引领”的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栽植绿化苗木4万多棵,村庄绿化面积达20000平方米,呈现出“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图画。

微山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南四湖生态保护和五A级旅游景区建设统筹规划,全域打造,大力培育生态宜居农村环境。如微山岛镇注重挖掘北方最大内陆岛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红色基因传承的资源优势,借助微山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机遇,以全域建设美丽乡村为切入点,高标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并按照“进入微山岛、人人是游客、处处皆景点”的理念,把人居环境管护纳入景区建设内容,一劳永逸解决长效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