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中心

尼山圣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文化建设抓亮点出精品、抓改革增动力、抓产业强实力,文化创作成果丰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儒学研究普及纵深推进,文化供给服务迈出新步伐,文化产业实力跨上新台阶,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亮点频出,济宁文化在国际舞台引八方喝彩。以新时代文化思想为指引,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强市金字招牌,不断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两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主题,打造山东梆子《孟母》、儿童剧《梦回三迁路》《荡起双桨》、山东梆子《尚贤村的烦心事》、杂技剧《儒风·百戏—梁祝》等文艺精品。“十三五”以来,征集20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抗疫主题文艺作品1670余件,全省首部抗疫主题儿童剧《等你回家》登上舞台。2016年至2019年21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高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山东梆子小戏《悠悠芳草情》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小型作品创作计划。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济宁》出版。今年,我市原创滑稽作品《岁月》喜获全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系全省唯一金奖。两部大型剧目、两部小型剧目入选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入选数量全省第一。10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优秀新创文艺作品汇演,数量全省第一。四部作品入选“百年征程,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优秀剧目展演。
依托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孟子研究院等机构,加强与国内外儒学研究机构的联合协作,面向海内外选聘23位儒学研究高端人才,组建12个儒学研究高端学术团队,持续保持儒学研究的引领地位。组织确定一批学术研究课题,推出一批学术理论成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7项,出版著作67部,发表论文600余篇,进一步提升世界儒学研究话语权。聚焦儒学经典现代解读,组织编纂《“四书”解读》《孟子文献集成》《邹鲁文化丛书》,出版《儒学精神与中国梦》《孔子这样说》《正本清源说孔子》等书籍。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及其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山东大学分中心相继在曲阜尼山挂牌成立。打造高水平学术研讨平台,举办中韩儒学对话会、“孔子的世界”国际学术高峰论坛、青年儒学论坛、全球孔子学院院长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会议等高端论坛,组织“孔子文化奖”“儒学研究新锐奖”等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在儒学研究中的影响力。累计建设“尼山书院”13处、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处,利用镇、村儒学讲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4.9万场。实施“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支持计划”,全市共有特聘乡村儒学高级讲师33人,乡村儒学志愿讲师400余人。
投入22亿元建成全省一流的“四馆一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杂技城,运营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500余场,接待市民游客突破350万人次,迎接580余个省内外考察团参观学习。线上服务全面起势,建设济宁公共文化云平台,开通济宁市移动图书馆、济宁市网络图书馆(济宁市民学习中心)等线上平台,包含16万集学术视频、100万册优质电子书、1000门慕课课程、1000余家期刊、4亿篇论文、200万篇文档资源,累计点击量达500万余人次。非遗活化融入生活,构建国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分别达19项、62项、283项,梳理县级非遗目录项目1209项,培育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8人。举行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场馆、非遗传承进乡村、“非遗过大年—非遗月”等系列活动。新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7人,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尼山圣地·鲁源小镇在首届省儒商大会现场签约。以文旅项目为核心的泗水龙湾湖示范区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纳入省政府联系点。尼山圣境儒宫(大学堂)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质量奖“鲁班奖”。13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3个项目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全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638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247处、市级37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登录可移动文物130多万件,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成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示范工程;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工程成为大运河成功申遗亮点工程。微山县、金乡县、梁山县、曲阜市、邹城市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利用保护片区冀鲁豫片区名单,泗水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利用保护片区山东片区名单。文物保护力度加大,出台《济宁市文物安全管理办法》,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累计组织完成建设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40多项。
充分发挥以儒家文化在文明交流、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常态化举办节会活动,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发出济宁声音。举办儒学重大节会活动,连续举办37届孔子文化节、8届世界儒学大会和6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研究院先后成立礼乐文明中心、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及韩国分中心、论语学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儒学研究等5个学术中心。“春秋讲坛”累计开展130余期,12期走向海外,辐射东亚文化圈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余名师生,并面向中外游客公益开放,成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济宁第一个国际传播平台——“济宁英文全球传播平台”上线运行。举办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全国大学生论语大会。成功承办2018央视春节晚会曲阜分会场,2018央视秋晚落户曲阜尼山,充分彰显中国形象、齐鲁风格、济宁特色。举办2020中国网络诚信大会、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开展“文物情·中国梦·讲济宁文物故事”,评选“最美文博人”等系列活动。推动济宁文化遗产走出去。与柬埔寨吴哥窟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型展览孔子文化展成功走进俄罗斯、英国,擦亮特色文物外展品牌。
。如今的济宁,在文化强市的道路上阔步迈进。济宁的文化名片,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加璀璨夺目。坚定的文化自信,正为济宁下个一百年的新梦想新征程提供源源不竭的磅礴动力。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赋能
■ 文 / 本报记者 刘帝恩
摄影 / 本报记者 刘项清 刘建新 杨国庆 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