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全市农商银行 做实“五篇文章”开创党建引领发展新局面 本报通讯员 周顺利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1年07月01日

近年来,全市农商银行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省联社党委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加大支持实体力度,强化惠企发展措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创了党建引领发展新局面。2020年,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省属驻济单位“支持济宁发展突出贡献单位”;辖内多家农商银行被当地政府授予“功勋企业”“突出贡献企业”“金融支持地方经济贡献单位”等殊荣。至6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超1420亿元,各项贷款超1000亿元,上半年存、贷款新增均超100亿元。今年前6个月缴纳各项税金达4.3亿元。

坚持党建引领 做实“党史学习教育”文章

聚焦“学党史、悟思想”目标要求,坚持“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分层次组织全市举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班、各基层党支部党史专题学习和各类活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激发了活力。围绕“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推行“农商银行总部班子对接乡镇、支行班子对接村委、客户经理对接农户”活动,全面了解、有效满足客户金融需求。济宁审计中心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将“智慧政务业务”搬进农商银行营业网点,真正“让客户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落地。制定全市农商银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推出了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整体贷款利率在上年下降0.3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下降0.17个百分点,全年减息让利1亿元以上。全年计划累计服务贷款客户增加3.5万户,总数达到24万户以上,以实际行动诠释农商银行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

坚持不忘初心 做实“助力乡村振兴”文章

2

根植“三农”沃土,将支持乡村振兴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目前,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630亿元,较年初增加80亿元,增幅14.5%;今年以来累计投放乡村振兴类贷款400亿元。全市农商银行选派优秀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副镇长(副主任),充分发挥政银合作的“联络员”、“三农”发展的“服务员”、普惠金融的“宣传员”、创业致富的“指导员”作用,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持。创新推出“1+N”“按揭农业贷”“三产组合贷”“家庭信用贷”四种助力乡村振兴信贷服务模式,发放“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财信担保贷”“普惠小微信用贷”“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等信贷产品。发扬新时代“挎包精神”,全面开展“整村授信”,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发放贷款,满足了多样化信贷需求。强化政银担合作,将“免担保、利率优惠、贴息”等优惠政策送到“三农”融资主体手中。按照“双百双千”工程工作要求,全市农商银行进行逐户对接,推行“三优一降一简”(优先评估、优先授信、优先贷款、降低门槛、简化程序)金融服务政策,加大政策性信贷产品运用,以快、简、优的服务保障“双百双千”工程主体金融需求。

坚持多措并举 做实“助企惠企兴企”文章

3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作要求,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60亿元,占各项贷款47%,余额较年初增加50亿元。对疫情期间临时存在还款困难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无还本续贷”,帮助客户渡过难关。组建14支“企业金融辅导队”,实施“民营及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大力推广“首贷通”产品,扩大首次办理贷款的小微企业覆盖面;针对财务制度不健全、有效抵质押物不足等问题,推广“财信担保贷”“民营企业贷”“微型企业主贷”等产品,解决授信、担保难题;针对融资周转频、需求急的特点,推广随用随贷、循环使用的“循环贷”,便利客户生产经营;推广“人才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支持科创型小微企业发展;创新供应链金融,更好服务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

坚持提质增效 做实“服务优化提升”文章

4

济宁审计中心、各农商银行分别与市、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签订合作协议,依托农商银行网点优势,通过布放综合政务服务终端、设置政务专柜等方式,实现政务服务进网点,让群众“金融+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加大电子银行、聚合支付、网上支付推广力度,上线智e通手机银行4.0版本,兼顾老年人等不同客群和操作习惯,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不断增强线上金融服务能力。继续减免电子银行交易手续费、金融IC卡工本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电子渠道产品费用,持续改善银行卡用卡环境。深度培育智e购农副产品购销平台,引导有地方特色的商户入驻智e购商城,助力“农用物资下乡、农副产品进城”。推进“一卡通用智慧社区”建设,为城镇居民、周边商户提供集存款、贷款、结算、门禁和民生缴费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组建253支移动智慧厅堂金融服务队,依托移动智慧柜员机开展移动金融服务,为居民、企业、老年人等提供上门金融服务,将银行网点搬进田间地头、企业厂房。目前,已累计受理开展上门服务5500余次,服务8.2万人次,办理各类业务10万笔。

坚持担当作为 做实“履行社会责任”文章

5

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全面践行普惠金融,瞄准乡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痛点、难点,按照每个助农取款点服务3-5公里的目标,以“标准服务点+代理人+自助机具”的模式,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990个,覆盖3000余个行政村,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依托助农取款设备实现现金存取、转账汇款、贷款等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加强信息系统对接,在助农取款设备上实现代缴社会保险费、养老金发放、政务咨询、社保卡等政务便民服务功能,让政务服务首次在行政村实现“就近办、一次办”。目前,已通过助农取款服务点代缴社保费1.3亿元,领取养老金2.4亿元,办理政务服务10万笔。通过与电力、通信、燃气等公共事业单位合作,增加助农取款点便民缴费功能,实现电费、燃气费、话费、宽带费等居民日常缴费。目前,助农取款点可实现金融服务34项,政务服务20余项,便民缴费服务10余项,每年通过助农服务点办理的各类业务450万笔、金额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