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长杯”足球赛

四知校园

优质课堂

趣味课堂
本报记者 刘存良 通讯员 王超 徐新立
金乡县霄云镇教育联区秉承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不断细化教育管理,严抓落实,求提升、创规范,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包校蹲点、特色办学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了全镇教育的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受到了上级领导及家长的广泛好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霄云镇教育联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进行硬件建设,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再次投入资金10万元,提升全镇中小学、幼儿园的绿化美化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栽植苗木8000株,种植草皮6000平方米。目前全镇中小学全部通过县级“绿色学校”验收,正向“生态学校”、“园林学校”迈进。四知小学建设了“廉政文化广场”,明德小学建成了绿色长廊,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全镇各中小学幼儿园加大了规范化创建力度,全镇幼儿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室齐全,又一批幼儿园通过了省级幼儿园认定,正快速向精品化、个性化幼儿园发展,全力打造儿童学习、娱乐、健康成长的乐园。全镇各学校全面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现代化,丰富了教育教学途径,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镇各学校建成了综合活动室和科技活动室,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为此,霄云镇教育联区加强对教师的管理,着力打造师德高尚、教学技能精湛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师自学和集体培训,增强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定期开展的 “师德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让广大教师觉得榜样就在眼前,典型就在身边,并通过教学常规督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目前,全镇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合理,各年龄段老师相互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已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管理措施精细化是该镇办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该镇教育联区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严抓过程,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确立了校长例会制,相继出台了《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校长量化考核方案》、《教学评估方案》等一系列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该镇教育联区实行了包校成员蹲点制、考核评价捆绑制,每周至少要到所包学校两次,现场办公,解决困扰学校发展的难题。
为快速提高全镇教育教学质量,霄云镇教育联区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活力、有特色的高效课堂,通过开展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成果展示课等活动,深入研究和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此同时,该镇教育联区建立了集体备课研讨制度,通过“课前一聚”等形式加强研讨和沟通,使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有机结合;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完善作业评价机制,规范作业设置,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通过积极探索,深化素质教育,该镇校校有亮点,校校有特色。霄云中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组合作课堂模式,极大地挖掘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合作和竞争意识,养成教育成效显著;明德小学在“德”字上做文章,立德树人,实行全人教育;晁庄小学和周大庄小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成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晁庄中心小学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升旗、课间操、眼保操、卫生、纪律等都有学生小组管理、评比、打分,一天数查,每月一汇总、一通报、一评奖;谢集小学的学生广场舞成为全镇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郑小楼、程庄、朱洼、王楼小学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和经典诵读活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
2020年疫情期间,霄云镇全体教师更是群策群力,积极主动,广泛开展了线上教学,与县教体局排好的大课程表积极配合,确保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准时上线进行辅导,有的老教师不熟悉线上操作,主动学习,也成了“线上主播”。有的学生家庭贫困,没有智能手机,教育联区各学校积极想办法,与邻居沟通,与村委协商,共同想办法,保证了贫困学生的线上学习。复学期间,全镇教师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到“守土有责、守岗尽责”,每一位教师都把好所负责的领地,确保了全镇顺利复学。
丹心育桃李,硕果满枝头。经过全镇师生的努力,霄云镇素质教育不断实现新跨越,霄云中学被确立为山东省课程资源实验基地、山东省书画艺术教育基地、济宁市网络资源基地,先后荣获济宁市后勤管理示范化学校、济宁市五好关工委、金乡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全县阳光体育运动评比中,连年荣获一等奖;在“县长杯”足球比赛中,荣获全县女子足球第一名;在“山阳书院”杯全县师生围棋比赛中,荣获镇街团体总分第一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的霄云镇广大教师正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他们以昂扬的斗志,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驾驶着霄云教育的巨轮,在全县教育浩淼海洋里,扬帆起航,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