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

风正扬帆恰当时 砥砺前行展新姿 ——邹城市凫山街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0年09月15日

在项目建设一线督导工作

三兴财富广场

广场舞大赛

孝老爱亲

液压支架

军创园

石庄社区

全民健身中心

鲁南电商产业园

本报通讯员 屈凡告 郭泳志

近年来,邹城市凫山街道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打造精致凫山,共享美好生活”为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辖区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全面推进党建引领

堡垒作用显著增强

以党建统领全局,大力实施“融入式党建”工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基层党建“强基固本八大工程”, 以“红色堡垒”工程为抓手,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过硬党支部。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持续增强社区发展连贯性、稳定性,彻底扭转巷里、周庄社区发展滞后的局面。实施“红色1+1”社区结对帮扶工程,开展“四联四促”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探索形成“街道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网格党建服务体系,先进经验在济宁市城市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推广。创新区域化党建模式,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吸纳120余家单位参与共建,成功打造“青春党建”、“阳光绿洲”等一批党建品牌。高标准完成24个红帆驿站建设,全力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1米”。积极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开花。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廉政谈话活动。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审计制度。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推进职能转变”工作。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实行机关干部交流机制,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大力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实现稳步提升。在更高站位上谋划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着力打造电商经济、物流交易、金融保险、兖矿总部经济、大型批零商贸“五大经济片区”。以鲁南电商、东华重工为代表,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区域影响力明显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突破“双招双引”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抓好营商环境改善工作,不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让企业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主动做好兖矿东华重工液压支架制造、三华智慧养老项目等亿元项目跟踪服务,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人才技术中心的申报工作。聚力突破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忆江南生态酒店、山城燃气壁挂炉生产线、凫山汽车服务园等“三重”项目建设,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在全市率先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依托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探索股权抵押路径,先进经验被中央、省市新闻联播争相报道。

注重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再展新姿

立足市委建设“生态优美宜居城”定位要求,坚持“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惠民生”,以棚改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实现城市面貌新提升。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完成巷里社区、择邻小学等十余个拆迁项目。把解决棚改历史遗留问题列为“一号工程”,全力推进棚改工程。目前,巷里棚改顺利回迁上楼,停滞近十年的棚改项目结出硕果;周庄项目陆续封顶,一套房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大力推动泰和新天地、泰和锦绣源等高品质商住项目建设,提高群众居住水平。高标准完成幸福路、三兴路、金斗山路3处市场改造项目,仅用3天完成了幸福路市场110余处违建的拆迁,科学快速完成搬迁安置,实现还路于民,占道经营30余年的“马路市场”被取缔。攻坚兖矿“线塔”迁改难题,高标准建成择邻小学,有效化解辖区“大班额”问题。攻坚克难完成邹城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昔日废旧厂房变身区域新地标,解决了西城区群众体育活动场馆少的难题。新建三迁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绿地游园、“布袋公园”16处,栽植木槿、石楠等绿化树木800余万株,全面提升辖区绿化美化水平。加强环卫一体化整治,提升环境卫生水平,环卫一体化工作排名位于全济宁市镇街前列。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多领域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严格落实民政救助政策,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开展脱贫攻坚“五巩固、三整改”集中行动,成立6个工作小组对扶贫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无遗漏问题排查。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升级打造省级“四型就业”社区。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举办电商培训班、开展“清洁家园”等活动,全面提升扶贫效果。优化卫计工作,实行居民二次医疗报销政策,提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水平,免费为居民进行健康查体8万余人次。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始终坚持专业化、亲情化、精准化“三化”并进,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和失独家庭关爱“三大体系”,计生协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立“社工+志愿者”专业服务模式,培育孵化“晨光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队伍32支。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以生活关怀、精神关怀、养老关怀、健康关怀为工作标准,顺利建成济宁市首个“暖心家园”。

全面彰显民族特色

民宗工作亮点纷呈

近年来,凫山街道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积极探索民族团结的新路子,促进街道各民族团结和谐、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荣获“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街道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委民族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聚焦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的特点,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管理、服务并重的原则,做实做细民族工作,收到良好效果。成立以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干部队伍,切实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工委议程,明确民族团结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定期安排研究部署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加强民族团结,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向纵深发展。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民生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市委统战部支持,从清真寺、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民族社区发展。投资20余万元,对少数民族社区巷里清真寺进行修缮和扩建,对寺内路面进行硬化,新建围墙、修缮大殿。扎实开展宗教场所“四进”工作,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清真寺活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组织街道干部执勤,全力保障“开斋节”庆祝活动顺利举行。

坚持法治德治并重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破获刑事案件27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14名,其中,涉恶类嫌疑人11人,以强有力的措施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接待各类信访95批次,270余人次,13项重点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化解。全面深化平安凫山建设,高标准建成综治信息监管平台,深入开展排隐患防风险专项行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始终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强化安全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落实“一次办好”服务理念,推进流程再造,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三个平台”市长热线办理情况连续5年位列同类型镇街第一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