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硬化群众称赞

驻地建设有“里”有“面”

强化招商引资

化解矛盾民风淳

党建文化广场

村居环境干净整洁
本报通讯员 李书航
这是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发展沃土,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城镇,这就是快速发展中的金乡县卜集镇。初秋时间,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人居环境清洁美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处处彰显着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
2020年,卜集镇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突出改革统领、目标牵引、问题导向,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和做法,描绘出生动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卜集镇党委政府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1-6月,全镇地方财政收入127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1%;固定资产投资3700万元,同比增长74%;向上争取资金122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2%;外贸进出口额完成423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8.6%;规模工业营业收入预计完成320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93.33%,全部为省“十强”到位资金,完成省“十强”到位资金任务的140%。投资5.2亿元的莫雷特润滑油项目已经完成项目立项;投资3.2亿元的君昊高性能聚合物新材料项目落户新材料园区开工建设。
聚力攻坚 铺就产业兴镇“快车道”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乘“新旧动能转换”东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
引项目、强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极。双招双引成效显著,卜集镇选派11名精干人员成立专职招商队伍,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招商一线,洽谈对接、推进服务;不断强化招才引智,探索建立1+N人才挖掘模式,广泛汇聚专家人才,积极对接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罗细亮,创新“飞地”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投资5.2亿元的莫雷特润滑油项目已经完成项目立项;投资3.2亿元的君昊高性能聚合物新材料项目落户新材料园区开工建设。保障园区高质发展,成立服务园区发展“先锋队”,帮助园区进行周边土地征收,顺利完成邱洼等化工园区村庄搬迁,成功经验受到省、市表扬。
抓牢项目建设不松劲。加快推进投资5.2亿元的年产20万吨的莫雷特润滑油项目,坚持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确保年内建成投产;紧盯投资3.5亿元的松盛锂电池电解液关键溶剂项目,投资3.2亿元的君昊新材料项目,投资1830余万元的“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项目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4个续建项目,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全力抢进度,努力再提速。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以昊源肥业为依托,流转周边土地100余亩,规划建设卜集镇循环农业示范园,打造葡萄、香瓜有机果蔬种植基地和“檀道济三十六计”主题湿地公园等功能区,以点带面,抱团发展。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投资300余万元,修建U型渠2840米,覆盖张桥、张八缸、满庄等3个村,5月底已经完工,正在等待县级验收;投资3000余万元的涝洼地治理项目,新建、维修提升排灌站15处,正在等待市级验收。
精心塑造 魅力城镇有“面子”更有“里子”
卜集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史志记载,远在氏族部落时期,就有缗氏先民在此聚居。夏商时代为有缗国,周设缗邑,属宋国。汉世祖封冯异子璋为东缗侯(今缗城崮堆)。崮堆上有一座清代二层楼房,1985年被定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境内还有建于公元前144年4月的山阳故城遗址,成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年间,卜姓在此建村得名。
古老厚重的卜集镇,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生态魅力日益彰显。紧紧围绕古缗文化特色小镇创建目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注重精品特色打造,生态宜居指数不断提升,让城乡的“面子”经得看 ,“里子”有内涵。
2020年,卜集镇严格贯彻落实《金乡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坚持新规划、增配套、重管理,对镇驻地南商业街西段和金丰线南段进行提升改造,涵盖小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基础设施提升四大工程,努力打造一个具有独具古文化魅力和人文内涵的特色小城镇。
绿化工程:提升南商业街西段两侧驻地景观带,新种植法桐、高杆石楠、红叶石楠、黄杨、紫薇、海棠、木槿、月季等各类绿化苗木1500余株,打造立体式绿化景观带3000平方米,密布绿化供水井,镇驻地绿化率达到38%,人均新增绿地面积4平方米,镇村主要街道绿化普及率达到100%。
美化工程:依法拆除违章建设10多处,对130多家沿街商铺的门头按照“三统一”(统一尺寸、统一字体、统一颜色)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安装亮灯门头1000米。对200余家沿街农户大门、墙壁进行了统一粉刷,沿街粉刷墙壁20000余平方米。建设仿古文化墙1000米;规范“空中蜘蛛网”线路1500米,现代小城镇形象进一步彰显。
亮化工程:在青年路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完成镇政府院内、府前街、金丰线等太阳能垃圾桶广告箱安装40个,公益广告涵盖党风廉政、孝老爱老、环境保护、扫黑除恶、征兵入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驻地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
设施提升工程:道路加宽600平方米,硬化水泥路面850平方米,铺设路缘石800米、透水砖650平方米;对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提升,新修排水主管道、分支管300米,建设沉淀井、排水方井24个,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聚焦人居环境提升攻坚年,对全镇45个行政村、金丰线、三八路、青年路等重要路段集中开展环境整治20余次,出动车辆1000余台次、规范出门头经营200余家,清理违章建筑30余处、大棚房2处,全镇呈现出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新气象。
交通服务持续优化,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四好农村路”10条、15.694公里,目前已经完成6条10.144公里,剩余4条预计11月底完工。争取上级资金600万元,修建长达10公里的万福河堤顶路,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实行网格化治理,全面取缔“小散乱污”企业,加大“抑尘”、“禁燃”等措施推广,空气质量持续优化。持续推进“绿满卜集”生态提升攻坚行动,栽植绿化苗木3万余株,绿化河堤100亩,打造4个绿化重点村、1个绿化示范村,构筑生态乡村屏障。
如今的卜集,排水系统更加完善,人行步道更加安全、出入环境更加美观,不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有力地促进卜集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让百姓的生活更加舒适与惬意。
倾情沃野 铸造乡村振兴“金钥匙”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产业兴盛支撑乡村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所在。卜集镇全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9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涝洼地治理项目,新建排灌站1处、重建5处、维修提升9处;推进U型渠建设,目前全镇8.7万亩耕地全部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电井配套”的良好局面。
打造“春有大棚葡萄、夏有青瓜、秋有香瓜、冬有雪桃,四季瓜果飘香”的绿色卜集。目前全镇西部万亩辣椒基地,西北部雪桃基地,东北部青瓜、稻米基地,中部圆葱基地和东部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五方特色种植产业格局初见成效,依托这些农产品资源,坚持“一村一特色”,多渠道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不断促进企业发展、产业做大、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以圣丰果园为依托,先后投入680余万元,新建高效设施农业大棚,因地制宜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让乡村振兴更有力量。“未来的卜集,不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还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能够安放乡愁、体味乡情的地方。镇党委一班人也达成共识,乡村经济发展了,文化不能荒芜。只有繁荣乡土文化、留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为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精神保障和文化支撑,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镇党委书记曾黎明说。
为此,卜集镇高标准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八有”标准,制度、计划等内容全部上墙,对全镇45个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再打造、再提升。突出开展好“讲、评、帮、乐”实践特色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党员群众宣讲理论、道德、政策、法律、文化、科技知识,努力提高群众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和理论素养,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提升广大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各村要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一约四会”村民自治组织,做好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政策内容宣讲和解读,确保不走过场,落到实处。同时扎实做好善行义举、村级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示范户等各类评选活动,对典型代表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
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广场建设3个,继续开展戏曲下乡活动,发展壮大镇庄户剧团,保证全年巡回演出达到150场,积极开展广场舞大赛和秧歌舞大赛活动,保证每村都有文艺演出队伍,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党建引领 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党建引领聚合力,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上精准发力,抓好过硬党支部建设,新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室3处,建立“村支部书记执行力档案”32份,对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完成整顿。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程序,探索建立“村情民事大家谈”制度,持续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在村集体经济增收工程上敢闯敢试,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盘活集体闲置资源、集体资产收回、市场化运作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费等多种形式,依托“村企联建”、推动农电水项目市场化运营增收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发展模式,破解收入渠道单一难题,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造血”功能。截止到目前,村集体经济完成3万元村32个、突破5万元村29个、10万元以上的19个。
民生福祉均衡普惠,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围绕“五大民生高地”建设,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先后整改落实问题1200余条,实施危房修缮改造204户,免费安装自来水18户,办理门诊慢性病583人,扶贫特惠保险报销164人,报销额度全部达90%以上;教育扶贫帮扶109人,提升产业扶贫项目4个,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卜集镇育才学校,目前学生宿舍主体已经建设完成,教学楼和办公楼正在建设主体,预计11月份完成主体建设,年底部分教学楼和宿舍楼交付使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户”等挖掘评选活动,全镇形成“学先进、做模范”的良好氛围。
社会治理卓有成效。探索建立“访调对接信访”新模式,坚持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将人民调解作为化解初信初访的“第一道防线”,确保第一时间源头化解。上半年,全镇共接待群众来访90余人次,化解网上信访5件,矛盾纠纷47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发展无穷期,奋进无止境。卜集镇苦干实干加巧干,聚力攻坚,创新争优,在实现卜集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富裕幸福卜集的征程上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