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召开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

人大常委会领导督导防疫

人大机关负责人慰问先锋队员

人大代表向群众发放生活物资

人大机关干部防疫值班

人大机关先锋队员驻守社区

人大代表在企业消毒剂配置现场督导

人大代表向武汉疫区捐赠医疗物资
把握新定位
为夺取“双胜利”贡献人大力量
本报记者 火青 本报通讯员 贾滢泉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定位,围绕中心、科学谋划,依法履职、守正创新,全力以赴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聚力抗疫,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勇挑重担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提请市委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证。各位副主任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和责任分工,深入县市区、机关包保社区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督导复工复产、开学复课、复商复市等工作,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帮助县区查找问题隐患 320 余处,提出意见建议 260 余条,有力促进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开学复课工作。43名机关干部踊跃报名参与疫情防控先锋队,4名同志担任先锋队队长,12名同志坚守包保社区全天候值班备勤两个月,7名同志参加省市“四进”攻坚工作组。机关成立以秘书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体人员划分为疫情防控5条工作线:即赴县市区督导一条线、参加市直机关先锋队一条线、下派“四进”工作组一条线、包保社区督导一条线、机关日常运转一条线。各工作组坚持“一盘棋”思想,服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开展工作。107 名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为湖北捐款14.15 万元,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人大干部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代表同心抗疫践行为民誓言。疫情集结号吹响后,第一时间向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书,号召组织全市115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奋战在医疗诊治、社区防疫、农村防控、物资保障、科研攻关等抗疫战线上,累计捐款捐物8600余万元,提出疫情防控方面代表建议80余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对全市各级人大和代表抗击疫情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度报道,印制了代表抗疫突出事迹宣传画册,《济宁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文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供全国人大领导同志参阅的核心期刊《联络动态》上发表,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辰欣科技集团董事长杜振新时刻关心、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1月23日,辰欣科技集团成员辰欣药业和辰欣大药房向社会免费提供了3000瓶维生素C片;1月28日,集团向市民免费发放5万只口罩;1月29日,向武汉市红十字会捐助了价值200万元的抗病毒药品,支援抗疫一线;2月29日,辰欣药业广大党员踊跃捐款,共计捐款67444元驰援武汉灾区;同时,杜振新还以个人名义向武汉市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山东省人大代表、济宁市中医院院长兼肾病科主任王祥生作为济宁市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专家组组长,去定点医院会诊,总是24小时随叫随到。他潜心研究国家诊疗指南,每次会诊都根据患者症状反复推敲每一味草药,修改药方,为患者提供最优的中医治疗方案。先后熬制近7万余剂中药提供给抗疫一线人员及普通群众。
济宁市人大代表、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合军安排下属企业鲁泰化学公司全力组织次氯酸钠消毒原液生产,为下游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原料保障。同时,向周边县区免费提供次氯酸钠消毒剂,全力协助政府遏制疫情蔓延。累计捐赠次氯酸钠消毒液400余吨,折合人民币近80余万元。他积极组织集团捐款,带头缴纳大额党费2000元、个人捐款2000元,5196名干部职工共捐资79.2325万元。
积极主动参与中心工作。及时召开党组会议、主任会议和机关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学习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暨提升干部执行力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将人大工作与市委部署安排对标对表,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常委会副主任牵头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建设等市委重点工作,一线工作、一线督导,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第一时间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常委会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古树名木保护、货车污染治理、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林下经济培育、农村“老年房”问题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求提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
扎实推进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围绕省委确定的关于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16项意见和市委细化的51条任务措施,加大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力度,逐项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目前,建立完善代表履职档案、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和监督制度等20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等22项任务需要加强完善,代表向原选举单位和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制度等9项任务正抓紧准备、适时启动。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改进人大依法履职的方式方法,对满意度测评办法、代表议案处理办法和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办法等62项常委会及机关制度规定进行了修订完善。
助推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
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转变观念,精心选择议题,力争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统筹安排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精心选择立法、监督议题。上半年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14次,召开常委会会议8次,听取审议专项报告12项,形成审议意见8项、决议决定7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9人次。6月27日至28日,召开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听取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安排的报告。在立法工作方面,修正实施了《济宁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积极推进制定《济宁市水污染防治条例》。本着“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原则,对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养犬管理等条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对物业管理、交通基础设施(桥梁)安全管理、文物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开展立法调研。对制定出台的10部地方性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在监督工作方面,注重监督方式实效,按照“小切口、具体化、可操作”的原则,精选常委会议题15项,筛选专门委员会议题10项,同比减少一半。全年将听取审议依法治市、物业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10项专项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法、就业法等2部法律开展执法检查。4月下旬的常委会会议,已听取审议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首次在分组审议时开展速录工作,原汁原味记录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发言,为审议意见的形成和政府工作的改进奠定了基础。今年对上半年经济运行、预算执行、全民健身、旅游发展、公交助学、城市交通管理、物流产业、野生动物保护、物业管理和老旧小区改造、港航经济发展、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旅游“一法一条例”、食品安全法、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进行专题调研或执法检查,开展跟踪监督,督促整改落实,均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工作实行市县联动,对“一府一委两院”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颖带队赴金乡县调研快递运营车辆规范化管理及快递电商融合发展工作,要求进一步抢抓国家强力推动快递电商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各县市区地方特色资源优势的发挥,强化政策扶持和典型引路,全力推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对市工商联等部门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发放企业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征求商会及企业家代表意见建议、实地察看企业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方收集企业复工复产及运营状况,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各专门委员会召开联系部门会议,加强与省人大和县市区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的沟通联系,配合省人大开展三级联动监督和执法检查,认真督办重点代表建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机关各项工作深入细致、精益求精,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作出了突出贡献。机关全体同志认真落实市委和常委会重点工作部署,在服务保障常委会履职的同时,按要求每月5日、15日、25日深入包保的社区,作为“民情书记”下沉一线,开展“民意5来听”活动,听民意解民忧,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入学、就业等实际问题,受到了社区群众的赞誉。
履职尽责,创新代表联系群众机制
常怀为民之心,恪尽代表之责,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市人大常委会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注重创新搭建机制,不断开拓代表工作新局面。4月份的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出台了《关于开展代表倾听民声、解疑释惑、助力化解风险工作的意见》,确定每月15日为人大代表公开接待日,组织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收集民情、反映民意,帮助解决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义务教育等实际问题,助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这项工作每季度围绕一个主题开展,重要建议办理情况由政府分管领导、承办单位负责人进行答询。
5月15日和6月15日,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了“发挥代表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公开接访活动,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开展情况及时向市委进行了汇报。7月15日和8月15日,集中开展“人大代表助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开接待日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和机关组建9个工作组赴全市11个县市区进行现场指导,听取意见建议。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一规范一消杀”等专项工作,与参加主题活动的各级人大代表和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现场,提出改进措施和指导意见。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有1381名人大代表参加,各级人大代表遍访贫困户、乡村社区,共接待群众6400余人次,收集问题建议786件,当场答复649件,转县乡处理181件。
同时,发挥代表履职平台作用,在组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拓展代表知情知政渠道、督办代表建议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见到初步成效。开设“人大讲堂”,聘请专家顾问和优秀人大代表授课,结合实际讲政策、学法律,传授工作经验。畅通代表意见建议反映渠道,将代表优秀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以“直通车”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决策提供参考。将《关于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建议》等5件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常委会副主任牵头,专门委员会跟踪督办,提出建议的代表全程参与,确保建议得到及时精准办理。
全力冲刺,决战决胜“双创”再掀热潮
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也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关键之年。为助力解决我市创城工作中的堵点、卡点、难点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切实把创城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科学摆布精力,统筹协调推进,勇于扛起责任,工作走在前头。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别带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创城办的同志,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赴任城区、兖州区、济宁高新区和太白湖新区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进行视察。常委会领导带领视察组成员到相关乡镇、街道、社区,依据创城测评指导手册,对督导重点内容、重点区域进行仔细查看,与居民深入交谈征求意见、了解诉求,认真查找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发挥人大职能优势,主导制定了《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济宁市养犬管理条例》《济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调研结束后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及时转市政府办理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常委会及机关“双创”工作推进会议,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紧密结合,动员机关干部职工树立“创则必成”的信心决心,迅速掀起“双创”热潮,切实增强机关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和战斗力,推动常委会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自启动创建活动以来,机关全体同志思想一致、行动自觉,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常委会机关重点工作同考虑、同部署、同落实。一是坚持以党建引领创建。常委会各位副主任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完善组织设置;开展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五型”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服务保障水平。二是坚持以活动推进创建。相继开展了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庆祝“三八”妇女节、义务植树、义务献血、主题党日、庆“五四”环太白湖低碳环保健步走等活动。人大机关青委会被共青团济宁市委、济宁市青年联合会授予“济宁市青春担当好团队”,机关工会被市总工会授予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状。三是坚持以履职带动创建。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研究确定常委会重点工作,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创城工作,参与重点工作指挥部、重大招商项目、重点项目包保、重大活动期间安保维稳、精准扶贫等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打好三大攻坚战、保证经济平稳运行、保障改善民生等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依法监督、精准监督、持续监督,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后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将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全方位拓展履职渠道,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奋力拼搏进取,勇于担当作为,努力为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