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佳馨 荆梦涵
“以前村里道路坑洼,晚上出门摸黑,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路灯亮到心坎里,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任城区南张街道崇宣新村村民翟大爷带着孙子在新修的村道上散步,望着整洁的街道、璀璨的灯光,脸上满是笑意。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获评市级和美乡村的村庄,去年还是个组织融合不足、治理成效欠佳的“强基”村。一年间的华丽蝶变,源于南张街道“党建引领、联村共建”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
崇宣新村由多个自然村合并而成,2024年建制优化后,791户村民、2345口人的村庄面临“两委”班子协作不畅、集体经济薄弱、群众诉求响应慢等难题。以此为契机,南张街道以“跨村联建”为抓手,从“班子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三个维度发力,开启了“强基创优”的攻坚之路。
“三个维度”强班子
破解融合难题
针对合并后村“两委”融合不足、协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街道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促进班子真正融合。借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力量,与邻近安阳新村开展组织联建,共同开展主题党日、观摩学习促提升等活动,打造“南事不难,和美崇宣”特色品牌,有效打破村域壁垒。建立“金字塔式”矛盾调处机制,形成网格员、“五老”说和团、村“两委”三级联动体系,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投资40万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为民服务阵地的功能迭代与升级。由示范片区联合党委书记带队,组织村“两委”班子赴河北石家庄等地考察油葵种植,赴浙江、江苏等地先进村学习村级事务管理经验,邀请济南大学专家担任“乡村振兴合伙人”,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
“三条路径”促增收
激活产业动能
为解决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受限难题,立足地处示范片区核心的区位优势,南张街道依托“跨村联建”和第一书记帮扶项目,明确以油葵种植为核心,推动三产融合。村“两委”班子从摸清“家底”入手,梳理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收回了村集体在外闲置土地120亩,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流转土地200余亩,大规模进行油葵种植,打造集特色种植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半日闲观光基地”,实现春播、夏种、秋收、冬榨全周期运营。与周边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开发葵花籽油产品,每亩地收获葵花籽400斤,2024年村集体经济增至20万元,累计增收30万元,带动150余名村民参与种植、加工和旅游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套方法”惠民生
提升治理效能
围绕群众诉求响应慢、服务不精准等问题,创新推动三套工作方法。结合实际,为崇宣新村制定“一村一品”“一帮一带”“五联共建”的“115”工作法,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成功获评市级和美乡村。制定信用积分管理办法,通过“信用+志愿服务”“信用+积分兑换”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跨村联建以来,崇宣新村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80余场,节省绿化开支5万余元。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三碗茶社”,为群众提供协商议事平台,把乡村治理的主动权交给群众,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超过95%,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资源整合的活力持续释放,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