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进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作出新部署,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把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主要目标的第一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继续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加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加全面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逻辑主线,更加坚定有力地抓住机遇谋发展,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十四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中国经济在“量”上接连跨越新关口,在“质”上持续实现新突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即将开启的“十五五”,是紧扣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关键跃升期。这意味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在仍需保持适当增长速度的同时,还要完成结构调整、动能转化、发展转型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都要求我们必须继续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最重要的是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部署,必将科学指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全会继续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从质和量两方面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征途漫漫惟笃行,接续奋斗谱新篇。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既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又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发展大势。我们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结合济宁发展实际,锚定“走在前、勇争先”目标要求,重点抓好加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工作,把全会的重大部署变成我们的任务清单和工作清单,转化为济宁的实际行动和发展成效,奋力开创济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展现济宁之为、贡献济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