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姜轲 张秋恒)近日,邹城市立足破解“八小时外”监督难题,创新推出规范领导干部社会交往与网络行为的有关措施,通过明确监督重点、构建监督闭环、强化制度执行等方式,推动监督模式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预防转型。
划定行为“围栏”,立起新时代从政标尺。聚焦“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网络圈”四大维度,创新制定“四带头十不准”行为准则,细化23项具体规范,涵盖政治纪律、廉洁自律、道德操守等方面,划定纪律约束红线。社会交往明确“三慎”原则,慎交、慎言、慎行,建立负面交往清单,将管理服务对象等5类人员纳入重点监督范围。网络行为强化“三不”要求,明确不传谣、不泄密、不越界行为规范,引导干部自觉维护网络空间清朗,保持自身良好形象。
构建监督“天网”,打造全链条监管机制。实行线上线下双轨监督,线下盯紧重点场所、把握关键时段、掌握重要事项,重点关注与职权行使存在关联性的特定对象交往;线上搭建网络行为监测平台,对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行为,实行政治安全、保密合规、公序良俗审查。实施全周期监督评估,将社会交往和网络行为监督嵌入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在调研考核中增设反向测评项,对得票率高的启动专项核查,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拧紧责任“门栓”,筑牢制度执行防火墙。为增强制度执行力,邹城市创新构建“三位一体”联防监督机制。单位层面整合纪检监察、组织、网信、公安、信访等8部门力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收集分析领导干部社会交往和网络行为问题线索,快速查核处置。家庭层面开展廉洁家风等活动,家属协助监督“八小时外”社交活动,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干部“后院”。技术层面实施网络账号备案管理,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预警异常行为,进一步提升监督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