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谢秀珍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对于每个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在学习方面,还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思考和探索。
课外阅读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的,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语文课外学习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三分课内,七分课外”,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很多家长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可是不少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读课外书时只是单纯读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情节,没有系统的阅读方法,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不会运用。对于这种情况,就特别需要将课内和课外衔接起来,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如何有效地衔接课内和课外,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课内激活课外,课外延伸课内。依托教材,寻找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选取最适合学生的优秀篇目。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挖掘衔接点: 根据文章的作者衔接课外阅读篇目;根据课文的出处衔接课外阅读篇目;根据课文中人物的特点衔接课外阅读篇目;根据课文的主题衔接课外阅读篇目;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衔接课外阅读篇目。
立足课堂,以教材为例指导阅读方法。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将课内所学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汲取更多的养分,积累更多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尝试以课堂教学为点,课外阅读为面,使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衔接,帮助学生将课内学到的学习策略外延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运用多种方式开展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实效。教师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讲”即讲述,可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手抄报等;“赛”即竞赛,包括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
总之,教师以课内阅读为基础,以课外阅读为拓展,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立足课内,围绕课内,超越课内,反哺课内,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课内外阅读形成合力,让课外阅读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