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龙头昂起 声威初显 ——我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持续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 本报记者 王展宏 本报通讯员 赵亮 李学智 仇伟丽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2年11月09日

山东凯盛农产品物流园

长按小程序码识别 查看详情分享自 “美翻了我的村”

樱源出口加工车间

山东常生源生物科技 新品种培育

山东良友工贸集团储油罐区

泗水利丰食品出口产品生产线

——我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持续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

持续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

本报记者 王展宏 本报通讯员 赵亮 李学智 仇伟丽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肩负着立农、为农、兴农的使命,而农业龙头企业是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工作,聚焦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预制菜骨干企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持续加大的政策力度鼓励支持下,一批又一批本地农业龙头企业茁壮成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步构架起我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发展跨越的“四梁八柱”。

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发展到728家,较五年前(2017年)增加139家,增长24%,较十年前(2012年)增加373家,增长105%。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7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4位。

经过多年培育壮大,全市龙头企业梯队成长、结构优化,企业规模实力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做强了兖州益海嘉里、嘉祥圣丰、泗水利丰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链主”龙头企业。2021年金乡凯盛物流交易额突破200亿元;任城长江冷链、蔬菜批发市场、兴隆物流交易额分别突破50亿元;嘉祥嘉冠、兖州益海嘉里年营业收入之和突破百亿。山东利生、金乡隆程果蔬、梁山菱花、嘉祥嘉冠、邹城众客食品、泗水鸿润等7家企业入围2021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交易额)过50亿企业达到5家,过10亿企业达到15家,过亿元企业达到107家。

拿出“真金白银”,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近年来,济宁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列支1.56亿元专项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9年,我市出台了《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省第一个出台专门举措的地市,当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集群奖补。2021年出台实施《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2年又在全省创新出台《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突出抓好升规纳统、提质增量、招大引强和企业上市,打造农业企业“群山高峰”。2021年,全市53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41家企业年营业收入同比实现翻番,194家企业年营业收入增幅达到30%以上。

创新金融支持,化解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难题

我市创新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新模式,制定实施了《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暂行办法》《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工程”实施方案》,列支专项资金用于金融助推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选派156名金融干部挂职乡镇副镇长,着力解决传统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截至10月底,全市金融挂职干部累计对接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15150家次,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活动8022场次,促成农业项目贷款111.31亿元,挂职工作开展以来新增授信额度222.16亿元。

强化项目带动,积极对上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

我市先后创建金乡、嘉祥、泗水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鱼台、曲阜、泗水、嘉祥、邹城、微山、兖州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兖州新兖镇、曲阜陵城镇等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梁山、嘉祥入选国家沿黄肉牛、嘉祥入选国家沿黄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获得国家、省扶持资金7.1亿元,支持10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承担项目建设,扩大自身生产规模、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向区域化布局、向规模化发展。

深入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打造济宁农产品品牌

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我市重点扶持了金乡大蒜、汶上芦花鸡、鱼台大米、邹城蘑菇、微山湖大闸蟹等系列全国名优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了“济宁礼飨”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力支持县域统筹打造了“黄河农耕·梁山良品”“儒家味道”“泗水地瓜”“金乡大蒜”等多个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市7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52家品牌企业产品纳入省知名品牌名录,总数居全省第2位;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总数居全省首位。

分类建库培育,促进农业企业上档次上规模

建立规模以下、规模以上、上市后备农产品加工企业库,健全完善三库企业动态监管机制。将规模以下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据上年度营业收入细分为“准规上”“幼苗”和“种子”3类进行分类培育;将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据上年度营业收入细分为支柱型、领军型、骨干型、成长型4档进行分类培育;从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优选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高成长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进行重点培育。

几年来,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日益显现。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二次分配”“股份合作、按股分红”等多种合作形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探索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发挥带农致富增收作用。2021年,72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带动1万户以上的龙头企业有5家,带动5000户以上的龙头企业有29家,带动1000户以上的龙头企业有460家,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农民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