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农事“托管” 农民省心 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 2022年07月05日

■本报记者 王雁南

本报通讯员 程帅 苗海龙

“喂……喂……,老赵,俺村东的地今天就能整利索,明天一早你派车赶紧给我耕地去,别忘了给俺撒最好的化肥……”金乡县鱼山街道葛村村民邱新勇一边在地里忙,一边给本村的金乡供销京信合作社服务网点打电话。

“好的,兄弟,我马上安排农机服务队,明天一早就过去。你准备用啥肥料?我今天晚上装好车,明天一早给你撒去。”老赵一手打电话,一手拿笔准备记录。

“听你的,你说啥好,俺就用啥!”

近几年,在金乡县出现了一大批像邱新勇一样的“省心”农民,他们种地不再“操心”,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实现从“耕”到“种”“管”“收”再到“卖”全流程服务。这得益于绿佳农业搭上金乡供销京信合作社的“快车”。金乡供销京信合作社积极打造“县镇(街道)村”三级为农服务体系,密织现代化商贸流通服务网络,成功实现物资流通、服务流通“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让更多的农民不再去操心地里面的所有生产环节,腾出更多精力从事二三产业,让农民的收益实现“撑杆跳”。

近年来,为重构新时代城乡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体系,金乡供销京信合作社坚持开放合作理念,加强与涉农重点龙头企业强强联合,上下贯通,引导带动优质农药、化肥、种子、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仓储等优势资源向农业生产集聚,汇聚了绿佳农业、恒兴肥业、金春雨种业、嘉诚冷链仓储公司等4家重点龙头企业,组建了县级农资集配中心。按照“种业龙头企业+县级配送中心”“肥业龙头企业+县级配送中心”“农业服务龙头企业+县级配送中心”“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县级配送中心”的模式,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和联采分销,建设完善联采分销线上运营服务平台,带动企业联动发展,更好地服务镇级服务中心。目前,集配中心拥有集配车辆80余辆,植保无人机50余架,旋耕机、种肥同播机等大型农业机械30余台套, 在全县成立农机服务队、农技服务队各13支。配送中心年配送化肥6万吨,各类农作物种子15万余亩,农药600万元,植保飞防120万亩次,机耕机收5万亩次,农技指导220余次。

金乡供销京信合作社按照“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标准”的管理体系,在全县建成13处为民服务中心,实现全县镇街全覆盖。镇级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档次和扩大服务功能,不仅为各基层网点提供“种子+科技+配送”“农资+科技+配送”服务,还为农户提供农资服务、生活日用品服务、农技服务、田间指导、植保飞防、金融服务等业务,打造成方便群众购物消费和服务村级商品、物流配送的商贸流通和服务枢纽,真正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实现为农服务零距离。每个镇级服务中心配备有为农服务专用车3至5辆,农资配送、农技服务人员8至10人,同时,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集配中心还与268家农资经销点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社会化服务网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问题,金乡供销京信合作社以“消费便利化、品牌连锁化、服务特色化”为初衷,在全县建成村级供销社12处和600余个村社共建点,打造“村级网点+综合便民”的惠农服务体系,开展农村统一配送,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废旧物资回收、测土配肥等服务,实现了“一点多能、一网多用、上下贯通、综合服务”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同时,还推行“村级流通服务网络+党支部+农户”的联合合作为农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壮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合作社事业发展的“四赢”局面。

金乡供销京信合作社通过建立以县域配送为主体、镇周转为补充、村级服务为基础的县镇(街道)村三级商贸流通服务网络,推进联采分销、直营加盟、仓储冷链、加工配送、线上线下、上行下行、基地建设、社会化服务等八项服务功能融合发展,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县镇(街道)村三级网络为依托、八项服务功能为支撑的现代商贸流通“一张网”,既保证农资、生活用品的质量,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解决了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走出了一条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发展的“弯道超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