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
1961年秋天,初中毕业的王杰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应征入伍。当时,战士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写信、看信都成了难题。热心肠的王杰不仅为战友们读信,还经常代为战友们写家书。
孙西朵是四班班长,王杰是副班长。孙西朵没有上过学,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开始,孙西朵的家信都由王杰替他写,代他念。一次,王杰问起孙西朵不识字的原因。孙西朵告诉王杰,父亲因患眼疾,无钱医治,双眼就瞎了。孙西朵从六岁起就牵着父亲的手,四处讨饭……
王杰听了孙西朵的悲惨遭遇,十分同情,对他说:“你不用发愁,我教你识字,一天学两个字,十天就是二十个,一百天就是二百个,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自己写信、读信了。”
王杰随手拿过一张纸,写了“战友”两个字,孙西朵模仿着写了出来,王杰立即鼓励他写的不错。本来,孙西朵觉得手握钢笔,比手握钢枪还沉重,经王杰这么一夸,立时有了信心,星期天就出去买来了钢笔和笔记本,跟着王杰学识字。一个教的细心,一个学的认真。不久,孙西朵就能写信了,他首先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不好意思地拿给王杰看。
王杰一看,高兴得不得了,连连说:“行,就是写的有点歪扭,只要今后多练习就一定能写好!”
后来,孙西朵完全可以流利地给家人写信了,每写一封都要请王杰这位“老师”过过目。
王杰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业余时间,经常帮连队首长抄写文稿或讲义。
一天,战斗英雄、副连长高绍忠让王杰抄一份教案。王杰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立即动手抄起来,一直抄到熄灯还没抄完。
王杰回到营房,躺在床上,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检查回顾一天的工作,觉得一天的任务都完成了,只有高副连长交给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本来高副连长告诉王杰这份教案并不急着用,明天有空时再抄也不迟。可王杰觉得领导交给的任务,就要克服困难又好又快地完成它。今天有今天的任务,明天有明天的工作。干工作就应该雷厉风行,不能养成拖沓的毛病。想到这儿,他一个激灵爬起来,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他摸黑穿好衣服,带着教案轻手轻脚地来到一连的储藏室,悄悄打开灯,认认真真抄写起来,直到十一点多钟才抄完。虽然,王杰比其他战友少睡了两个小时,但王杰的心情却特别踏实,所以睡得也格外香,睡眠质量自然也高。
王杰事事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