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央媒看济宁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圣地摄影
  • 文化周末
  • 新视野
  • 产业经济
  • 民生新闻
  • 镇街新闻
  • 金融界
  • 社会与法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人事人才
  • 教科文
  • 本网出品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民生新闻 >
【我们的节日·春节】就地过年 年味不减
2021-02-23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霄婷
  • 掌上济宁讯(记者 梁琨 鲍童 通讯员 于颖 张伟 邹灵)对很多人而言,春节的“年味”是阖家团圆,但受疫情的影响,就地过年成为不少人开启农历牛年的特殊方式。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人,或是家人在外地无法赶回来,或是家不在济宁选择了留在济宁过年。在此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以多种形式关爱“就地过年”群体,细微处见证年俗流转,擦亮美好生活的文明底色,为这个春节注入喜乐安宁的别样记忆。

    异地“云”过团圆年

    “爸,过年好!”视频那头传来儿子孔祥印拜年的声音,视频这边孔凡标大爷拿着手机,脸上笑开了花。家住曲阜市陵城镇李杭村的孔祥印在湖北武汉务工,原打算回老家过年的孔祥印,在接到就地过年的倡议后便决定留在当地。但让孔凡标大爷没想到的是,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来到家中,教他学会了接打视频电话,他也能和家人“云”过年了!

    像孔大爷一样孩子在外务工没有返乡的李杭村还有几户。因为上了年纪,大部分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手机跟孩子联系,根本无法接打视频电话,使用智能机的也不太会操作。了解到情况后,李杭村的志愿者们行动起来,或用自己的手机,或教会老人给孩子连通视频,老人们也能和孩子“见屏如面”,给这个新春佳节增添了特别的回忆。

    “没想着还能这样过个‘团圆年’。”孔大爷拿着手机不肯撒手,志愿者则在一旁帮老人贴春联,异地的儿子也能在视频那头看了“直播”,感受了家乡浓浓的年味。“真的谢谢你们,虽然我们没有回家,但是有了志愿者们的帮助,留在外地我也安心了。”通过视频,孔祥印连连道谢。

    这样温馨的镜头是陵城镇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在镇上的每个村都有一支这样的志愿服务队伍。新春佳节到来,他们穿行在大街小巷,为群众解难题、排忧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实践的意义,更让群众能更好地度过一个安心年、暖心年。

    多彩活动“闹”新春

    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虎头鞋,亲自剁馅、擀皮、包水饺,福字春联给予新春美好祝福……春节期间,任城区观音阁街道各社区也纷纷行动起来,组织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动,丰富辖区本地居民的春节生活,也让外地留济过年群众感受济宁大家庭的温暖。

    “虎头鞋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一种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后营社区邀请传统服饰非遗传承人胡妍为大家现场讲解虎头鞋的特点和做作方法。在胡妍手把手的教导下,一双双俏皮可爱的虎头鞋跃然手上。“我正想学虎头鞋的制作方法,咱专家老师就来了。太感谢社区精心准备的非遗课堂啦!”居民王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她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学会如何制作虎头鞋,送给在外地过年的小孙子。

    离开后营社区,记者来到东赵庄社区,一盘盘热气腾腾的水饺刚刚出锅。“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家提倡今年大家就地过年,我们社区就有不少外省留济过年人员。他们不能回家了,咱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家’。”东赵庄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组织人员提前包好饺子,煮好后,再送至辖区部分“就地过年”的群众手中。同时,他们还精心准备了礼品为火车站广场上忙碌的环卫工人和辖区各疫情防控岗值守的志愿者送去。

    精心准备的春联福字、象征着幸福收获的枣花糕……皇营社区、琵琶山社区的居民们也都在春节期间受到了新春的祝福,春节的年味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升华。“社区街道组织的各种活动,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用心,心里很暖。特别是那些留在当地过年,或是家人不在身边的居民,更加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浓浓的年味儿。”居民李女士说。

    贴心安抚暖人心

    在任城区古槐街道关帝庙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里,“皮筋接力”“盲人过河”“情绪绘画”以及组织孩子们书写“福”字、春联等一系列活动,让受疫情影响留守济宁过年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热热闹闹、欢天喜地的春节。

    “孩子是最期盼过年的,因为疫情原因,父母不能团聚,或是不能回到老家过年,对孩子心理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以及心理疏导等,来守护孩子们的心里健康。”任城区古槐街道关帝庙社区书记李清奎说。

    为让留在外地过年的济宁市民安心“就地过年”,市民政部门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其中,将留守儿童作为关爱服务重点,对父母双方就地过年无法返济的672名留守儿童建立信息台账,强化监护责任落实,确保每一名父母在外过年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有明确的被委托照护人妥善照料。

    任城、泗水、邹城等各县市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积极行动,积极开展寒假儿童关爱行动,为其送去助学金及书包、棉被等物品的同时,开展家庭教育、安全知识、课业辅导、心理教育方面的活动,组织志愿者和专业人士给留守、困境儿童带来多种形式的关爱。同时,积极组织做面点、剪窗花等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动,引导非济宁籍的儿童参与其中,即便不能回家过年,也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济宁本地浓浓的“年味儿”和大家庭的温暖。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