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央媒看济宁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圣地摄影
  • 文化周末
  • 新视野
  • 产业经济
  • 民生新闻
  • 镇街新闻
  • 金融界
  • 社会与法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人事人才
  • 教科文
  • 本网出品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民生新闻 >
土坷垃里刨出新天地
2021-01-14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霄婷
  • 大棚里,村民正忙碌着打理种植的蔬菜。

    冬日下的高标准大棚。

    种植大棚的打工村民。

    忙碌中的徐晓晓。

    在汶上县刘楼镇徐老庄村,一片新建成的高标准大棚在冬日的阳光下煜煜生辉;工人们正忙碌着打理棚里的农作物,让冷清的冬日农村大地热闹了许多。这儿的主人叫徐晓晓,是位曾放弃部队医院工作的白衣天使。6年前,她从天津回乡创业,拿起锄头,执着地从土坷垃里刨出了“金疙瘩”,成为一名用自己双手实现农业规模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白衣天使”拿起了锄头

    当初,刚大学毕业的徐晓晓被留在了天津某部队医院,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她的爱人也在当地一家大型国企就职,两人都有着不错的工作。身在异乡的徐晓晓一直牵挂着远在家乡、体弱多病的母亲。偶然一次她从邻居口中得知,母亲关节疼得下不了床,卧床多日,吃饭都是靠邻居送。“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人把我和弟弟抚养长大,照顾母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徐晓晓毅然决然和丈夫回到了家乡。

    “辞职的时候并没有和妈妈说,妈妈会觉得辛辛苦苦培养我走出了农村,如今怎么又回来了?怕她不理解。”徐晓晓说。回到家乡,她一边照顾妈妈,一边还要照顾孩子,很难再从事护理工作,别的工作也要从零开始。“咱既然是庄稼人养大的,那就再从庄家田里开始吧。”徐晓晓说。

    就这样,一位“白衣天使”就放下了手中针管拿起了锄头,干起了蔬菜大棚种植。然而,农村创业是艰难的,尤其是对一个从事护理工作毫无种植经验的青年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当初因为1700元钱就愁哭了一夜。”徐晓晓告诉记者,筹建大棚过程中,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超预算……账目越滚越大。“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又借遍了周围的亲朋好友。可最后因为差1700元钱,订购的棚膜发不过来。罩不上膜,就更别谈种植了。”徐晓晓说。

    努力总有回报,大棚的第一季收成很好,而且“回头客”越来越多。眼看转型成功的徐晓晓,又被2015年的大雪以及2017年的一场大风“击得溃败”。“那一场大雪冻坏了7、8万块钱的菜,2017年的大风直接损失了30万元的甜瓜,大棚也损坏了。”面对困难,徐晓晓并没有气馁,一直坚持着。2020年,在刘楼镇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她盖起了15座崭新的种植大棚。

    新农民的特色农业梦

    立志在黄土地里寻求生机的徐晓晓,先后到寿光、青州学习种植技术,积极从书本上学习农业知识,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成长为掌握种植、生产知识的特色甜瓜种植能手。“我们主要是往全县和周边地区配送新鲜瓜果,同时收集他们的客观评价。”久而久之,徐晓晓的甜瓜远近闻名,也吸引了大型连锁生鲜门店的关注。但当对方前来考察时,看到矮小简陋的大棚有些失望,徐晓晓并没有慌乱,而是沉着冷静地引领他们来到休息室,并端上了准备好的甜瓜。“尝过后,看到他们的表情和眼神,我就知道这一单成了。”徐晓晓对自己种出的甜瓜,信心十足。

    考察人员回去后,就把电子合同发了过来。但徐晓晓并未急于签订合同,她反思着:“对方认可,说明咱的瓜果品质好。但目前的种植面积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说还是小,就算我全部供应给他们,也不过几天的销量。建高标准大棚,升级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势在必行。”徐晓晓决定把原有大棚拆除,建12个标准棚,改造升级3个高温棚,“甜瓜在高温棚培育还能提前上市,收益更高。甜瓜下市后就开始种圣女果,并在瓜苗种植之前种了7棚青菜,以提高大棚利用率增加收入。元旦后圣女果就能上市了,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收入,还能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徐晓晓很看重此次合作和大棚升级改造带来的机遇,决定带动附近更多的村民一起种植,种出规模。

    “我们这里蔬菜种植比较零散。如果某一种植户接到一个大订单,比如说十万吨白菜,单凭一家或几家的规模根本供应不上。但如果把种植户集中起来,规模就上来了,供应就不成问题。”作为汶上县蔬菜协会副会长,徐晓晓把全县所有的种植大户都集中到了一个微信群里,带领协会会员实行基地联盟共销,抱团发展,打响汶上蔬果品牌。

    让更多乡邻富起来

    依托以往的特色种植产业,升级改造后的15座高标准大棚迎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作为扶贫基地也为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这是一个智能化栽培甜瓜基地和果蔬栽培科普培训基地,共带动30多个家庭致富脱贫,累计为300多名乡邻提供就业岗位。”刘楼镇党委书记王强介绍。

    今年55岁的村民靳桂香,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照顾家,她便来到徐晓晓的基地务工,“根据季节,这里有采收青菜、种甜瓜苗、打包果蔬等,工资月结,每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离家还近,真不错!”

    近两年,刘楼镇用好用实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立体种植,并支持贫困户以劳务、田地入股等方式就近加入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这种“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不但提高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还成功帮助部分贫困户成功脱贫。“政府的扶贫资金给我了莫大的帮助,作为农民的孩子,我更应全力回馈,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创业,早日致富奔小康。”徐晓晓干劲十足,对未来充满希望。(记者 梁琨 鲍童 通讯员 刘慧 荣静静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研学游4.0升级版 等你来体验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以上
    2021年曲阜市 10件民生改善提升事项
    【聚焦】奋发有为促发展 砥砺奋进赋华章 ——济宁市“十三五” 文化和旅游工作圆满收官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