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障百姓温暖过冬

掌上济宁讯(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杜文闻)11月15日0时,我市今冬供暖季正式开启。冬季供暖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供热保障、优化供热服务,织密民生温暖保障网,确保广大市民温暖过冬。
如今,供暖季已拉开帷幕。2025至2026供暖季预测实际供暖面积1.26亿平方米,采暖用户约120.44万户。其中,主城区4072万平方米、供暖用户36.4万户。群众家中温度如何,热力系统运转如何?记者走进用户、供热企业、热源企业进行实地探访。
高效响应网住温度

11月15日上午10点,在高新区香树湾小区,高新公用公司第九网格供热服务员周长江接到3号楼1803室业主刘女士的求助电话:“送暖了,但家里不暖和,是不是暖气出问题了?”挂掉电话,周长江立即拿起工具包赶往用户家。
周长江进屋仔细检查后发现是“气堵”导致暖气不热。他迅速拿出工具,打开阀门排气。不一会功夫,进水管就热乎起来。周长江收拾工具时,刘女士不住道谢:“刚刚打了电话,没想到工作人员就上门处理了,这份温暖很及时。”
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所辖31个供热网格,37名网格员全时段在岗,高新公用中心配备26部电话坐席,话务人员24小时接听用户来电,实现温暖服务“全天候”。网格服务信息牌张贴在每栋楼的单元门口,姓名、电话、微信二维码一目了然,让居民有需求时能第一时间找到人。
精准服务离不开畅通的反馈渠道。“肖师傅,13号楼2单元5楼西户除了卫生间和一间小卧室温热,其他都不热。”“6号楼1单元502室暖气片不热,肖师傅您能过来看看吗?”“2号楼2单元202室客厅暖气片不热,请维修”……任城区海关路一处小区的居民群里,信息零星闪烁。
“居民群反馈迅速,我们及时看到、快速前往,就想让用户家中尽快温暖起来。”山东聚源热力供热网格服务员肖贝一一记录居民信息后,背着工具包又出发了。
山东聚源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孙永刚介绍,聚源热力做到每10万平方米至少配备1名服务维修人员,明确专人包保、定人定责。并通过一座楼宇一张图,让供热服务员全面掌握每个用户的报装、交费、关停等信息,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近三年全市供暖相关来电情况显示,全市供暖相关来电量逐年下降,并呈持续下降趋势。
为畅通用户反馈渠道,我市各供热企业开发“供暖管家”“济时热”等微信小程序,集成诉求反馈、服务查询等多项功能,实现“群众扫码、线上接诉、马上就办”。同时,与社区、街道多方合作、无缝对接,推进供热网格服务管理建设,构建社区供热服务微循环、自循环机制,减少中间流转环节,将供热服务送上家门,实现供热服务“零距离”。
技术赋能智控暖度

走进山东聚源热力智慧供热调度中心,一面硕大的电子屏幕即刻抢占视线——辖区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压力、流量实时跳动,各换热站的运行状态清晰标注,每一项数据都鲜活可感。调度员们紧盯屏幕,目光在各类参数间流转,不时通过电话与各区域工作人员沟通。
“以前全靠人工巡检,效率不高,还常常错过潜在问题。现在有了智慧平台,数据实时更新,哪里出问题能第一时间锁定。”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的话语里,满是技术升级带来的底气。而这背后,正是智能调控系统在发挥“硬核实力”。
“相当于给供热网络装上了‘智慧大脑’。”孙永刚介绍,为实现供热精准化,企业在中玮名门换热站打造了“5G+AI”智慧试点,将人工智能、云数据库、远传系统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从“人工操控”到“人机协同”的跨越式升级。另外,居民家中安装了流量调节阀与智能无线传感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室温数据,AI系统会敏锐捕捉室外天气变化,自主分析、自动调节流量,让用户家中的温度稳定在舒适区间。
济宁高新公用公司打造的智慧供热平台同样高效。“我们在32个居民小区试点安装了近3万套智慧调控设施,还为40余个小区加装了1000余台室温采集器、3000多台户端调节阀,相当于给供暖系统装了‘千里眼’。”济宁高新公用城市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单世晴指着屏幕上色彩分明的室温分布图说,这些遍布各小区的“感知终端”构建起智慧调节闭环,平台能自动抓取用户家中温度数据,精准把控用户家中的供暖质量,确保室温达标不打折扣。
在济宁,智慧供热的创新实践不止于此。据介绍,我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起“源—网—站—户”全链条智慧供热体系,建成集成10大功能的数智管控平台,实现“一屏统览、智能调控”。目前,全市已安装5.6万户室温监测装置,形成“平台调度—管网调控—室温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供热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让冬日里的暖流不仅温暖身体,更贴心舒心。
稳定供应持久热度

近日,市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预警,我市出现超10度大幅降温。居民家中能否热得稳定,热源是根本。
华能运河电厂作为济宁主城区最大热源点,肩负着1700多万平方米居民的采暖重任。15日上午10时,各机组火力全开,全力保障居民供暖安全。机组集控室内,值守在控制系统旁的工作人员随时关注着供热机组运行状态。
“电厂根据热力公司提供的供热需求量,结合天气情况,制定当日运行方案。这几日大幅降温,电厂两台机组同时运行,保障热源供应。”华能运河电厂运行部主任牛永介绍,按照山东省相关政策部署,电厂对机组供热进行改造升级,使供热质量得到实质性改善。其中新增的150兆瓦汽水换热器可大幅提升热交换效率,确保热水输送温度稳定、热量充足。
供暖季启动前,电厂与四和热力、运河热力精准对接,明确本供热季需承接的供热任务。电厂部署5、6号机组双机运行,可覆盖约200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此外,电厂严格执行24小时值守制度,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加强信息报送和沟通协调,确保及时发现处理供暖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为应对冬季供暖季的能源需求,我市构建“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周度调度”的供暖电力智慧保供体系,整合电网运行、供暖负荷变化、机组状态等多维度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精准预测供暖能源需求。同时,对供暖相关电网设备、发电机组实施全时段监控,提前排查潜在风险,为供暖季电力稳定输出筑牢根基。目前,我市已完成75万吨煤炭储备,可满足全市供暖核心电力需求半个月。
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