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雨中抢护秋粮 确保颗粒归仓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粲 通讯员 张慧亚

金秋十月本是五谷丰登、颗粒归仓的好时节,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却给鱼台县的秋粮采收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田间土壤墒情超标,农机下田作业难度陡增;收割后的粮食没法及时晾晒,霉变风险步步紧逼。面对这场“天时考验”,鱼台县迅速行动、科学部署,以农机改造破题,靠烘干体系兜底,凭干群同心聚力,打响了一场精准高效的秋收保卫战,构建起从田间地头到粮仓入库的全链条秋粮安全保障网。

10月10日,连绵秋雨暂歇的间隙,罗屯镇冯楼村的玉米地里已响起轰鸣的农机声。湿软泥泞的田垄上,一台台经过改造的履带式收割机稳稳穿梭,锋利的摘穗装置精准剥离玉米果穗,溅起的泥水丝毫挡不住抢收的节奏。“‘十一’过后就没见过几个晴天,原先的轮式收割机一进地就陷车,眼看着玉米在地里要受潮,多亏这些履带式收割机救了急!” 村民张荣华站在田埂上,望着满车金灿灿的玉米,脸上满是欣慰。

“我们提前启动应急方案,针对原有履带式麦稻联合收割机实施‘靶向改造’,通过更换割台、滚筒、振动筛等关键部件,让其成为秋粮抢收的‘主力军’。”鱼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调集170台改造后的履带式收割机,重点攻坚低洼地块玉米收割,有效加快了秋粮采收进度。

收获仅是第一步,烘干才是保粮关键。在鱼城镇蒋庄村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两组大型烘干设备全天候运转,刚完成脱粒的湿玉米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送入烘干仓,仓内实时温度、湿度数据在监控屏上清晰显示。“这两套设备一天能烘干120吨玉米,我们采取‘人歇机不歇’的轮班模式,安排专人盯着温度,既要跟时间赛跑抢收储,更要保证粮食烘得干、品质不下降。” 合作社负责人李新峰指着忙碌的生产线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清河镇天霖农机合作社,烘干后的大豆经自动化传送带涌入暂存仓,金黄的豆粒顺着溜槽滑入编织袋,种豆大户张兰妮一边麻利地封口装车,一边笑着说:“这豆子一点霉点都没有,比自己晒得还干净!”

为彻底破解阴雨天气晒粮难问题,鱼台县构建起“收、烘、储”全链条闭环机制,目前,全县27家农机合作社及粮食加工企业的90台套烘干机组昼夜运转,日处理湿粮能力达3284吨,实现了粮食从田间收获到烘干入库的无缝衔接。

在政府积极作为的同时,村民们也纷纷发挥聪明才智,为秋粮储存加上“双保险”。李阁镇陈楼村村民田景兰将存放大蒜的离地支架“再利用”,把刚收获的大豆、玉米、辣椒整齐地架高存放。“这样既能避免粮食接触地面受潮,又能减少虫鼠侵害,等天晴了再集中抢晒,一点都不耽误。” 田景兰的实用经验,很快在周边村庄推广开来。

秋收不仅是粮食归仓,更是民心凝聚。清河镇全面开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闲置校舍等公共空间,为村民提供临时晒场。针对老弱病残、劳动力不足的特殊群体,党员干部带头上门帮收帮晒,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解决民忧。“看到党员干部冲在前面,我们心里就有了主心骨,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了!” 村民周瑞芳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点赞
我来说两句
发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