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的“古城新说”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千年古城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鲍童
三孔圣地,书声琅琅、儒韵悠长;尼山圣境,科技光影、如梦似幻;蓼河古街,桨声灯影、诗画江南;国际慢城,炊烟袅袅、绿水青山……在孔子故里曲阜,千年古城处处展现着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近年来,曲阜市坚持“文旅强市”战略,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全域赋能”,以“文旅+百业”打破行业藩篱,催生新兴业态,激活发展动能。
烟火气增加新体验
“听着民谣啜冰豆饮,这般惬意才是古街夜游的妙处所在!”在蓼河古街非凡民谣酒馆,玩了一天的枣庄游客刘丹意犹未尽。蓼河古街打破“灯光+建筑”的单一观赏模式,向听、尝、逛、购交织的多元场景拓展,让游客在听歌坐
船逛古街的烟火气中感受千年古韵……作为曲阜市重点文旅项目,蓼河古街不断丰富景区体验项目,迎春灯会、汉服走秀等活动轮番上演,全国首个纪实情景行浸式夜游项目借光影科技,打造出“一船入圣境、一河越千年”的独特体验。
不止蓼河古街,曲阜正以夜游为笔,绘就“灯如昼,夜未央”的新图景。明故城以科技光影秀《大哉孔子》为核心,串联非遗、文创与民俗表演,将“文化+节庆+科技+消费”熔于一炉,丰富夜游消费体验内容。尼山文化片区则以“大文化+大旅游+大教育”为脉络,整合孔庙、圣境、鲁源村等五大板块,构筑起沉浸式明礼度假目的地。
据统计,今年1至8月,曲阜重点景区接待游客1365万人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0.9天延长至1.5天,“文旅+”呈现出强大的乘数效应。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此深度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这座古城实现全域全时场景升级,不断丰富游客体验,持续带动周边商业、产业与公共服务提质。
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在曲阜孔庙奎文阁的柜台前,琳琅满目的“孔子周边”文创产品总能吸引
游客驻足:憨态可掬的萌版孔夫子像、做工精致的书签文具、小巧玲珑的编钟造型摆件与冰箱贴,每一件都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如今,在旅游途中带走一件有意义的文创产品,已成为众多游客定格曲阜记忆的首选方式。
这些特色文创的背后,是曲阜以“山东手造曲阜有礼”为核心品牌的深耕细作。曲阜整合非遗与传统工艺资源,深挖儒家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创IP,其衍生品是热门伴手礼,更是曲阜文化的重要载体。
曲阜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不止于文创。在9月13日举办的2025年山东—抖音“美好丰收节”上,一道不含“玉米”的孔府菜“金秋玉米鱼”惊艳亮相,凭借精巧的造型与醇厚的滋味让倪萍、唐国强等嘉宾赞不绝口。这一美食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借此再度走进大众视野,并代表济宁出征山东省美食联赛,尽显传统饮食文化的当代活力。
这份活力的根源,在于曲阜始终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落地。目前,全市已认定县级非遗工坊32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4家,大庄琉璃瓦厂、孔府家酒传统酿造技艺工坊、书院街道汉风艺术非遗工坊等一批特色工坊,已成长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依托这些非遗资源,曲阜持续创新开发出“孔庙祈福”“孔府造物”“诗礼传家”系列产品及72贤IP人物周边等200余款儒家文创,让
千年文脉在匠心与创意的碰撞中焕发新生。
田园风绘就新图景
群山环抱的梨园村,正上演着乡村文旅的精彩蝶变。闲置老屋蜕变为创意咖啡店、非遗工坊与田园民宿,山水意趣融入每一处景观。今年全新推出的“演出+”模式更添热度——乡村音乐节、草坪音乐会、星空篝火晚会轮番登场,让这个小村落成为游客追捧的“网红打卡地”,年接待量已突破2万人次。
从季节限定到业态创新,曲阜的文旅版图不断延展。“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戏雪”的四季主题里,山花节、梨花节、三月三庙会等活动串联起烟火人间。小雪街道阮家村亦乐田园则以“文化+研学+农业+旅游”破局,儒家文化无动力乐园、农耕体验园里,9D影院的震撼与火壶表演的惊艳交织,花车巡游与典雅乐舞相映,织就“可玩可看可购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网。尼山镇鲁源村更以“儒学原乡”为根脉,打造“鲁源奇妙夜”:古装NPC从历史中走来,实景演出与剧本互动让儒家文化在夜游中愈发鲜活。
从三孔的厚重底蕴到鲁源村的沉浸式体验,从尼山圣境的璀璨灯火到蓼河古街的桨声灯影,从孔子博物馆的数字科技到亦乐田园的欢乐巡游——白昼与星夜交替,文化与休闲交融。曲阜正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笔,勾勒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鲜活模样,重构县域旅游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