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态度一张书皮
掌上济宁讯(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煦)每年开学季,文具店最显眼的货架上,各种规格、材质的书皮最受欢迎,它们透明或半透明,被塑料膜包裹着。包书皮是每个学期第一周的固定仪式,承载着家长对孩子新学期的期许——用一层保护壳,守护课本一学期的整洁。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在今秋开学季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讨论和分歧。
仪式派:甜蜜的亲子时光
开学第一天晚上,家长张女士和7岁的儿子坐在客厅餐桌前,周围散落着剪刀、透明书皮和刚发的新课本。对于张女士而言,包书皮不是负担,而是珍贵的亲子互动。
“平常工作忙,真正能陪孩子的时间不多。每学期包书皮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聊聊天,他也会告诉我对新学期的期待。”张女士很熟练地剪去书皮多余的部分,“这已经成为我们家开学前的仪式了。”
像张女士这样享受包书过程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认为这不仅是保护书本的实际需要,更是传递爱护物品、认真对待学习的价值观的契机。“我小时候,上学最开心的时刻不是考试得满分,而是新书发下来的时候,可以说是全家总动员,爸爸拿出旧挂历纸或者其他合适的纸张,认真包好课本并用胶带固定,妈妈用毛笔写上科目、班级和姓名,最后我负责画上装饰,一家人分工合作,特别温暖。”张女士回忆说,当时的物质条件有限,全家人都会帮忙攒书皮,“我最喜欢牛皮纸包的书皮,所以爸爸一有机会找到合适的牛皮纸,或者薄厚适中的漂亮包装纸,都会留下来,用书本压平攒着为我包书皮用。”后来毕业了,张女士家里还有很多父亲攒的好看的纸。
拒绝派:职场家长心生无奈
“每天下班回到家已经晚上七八点,还要做饭、检查作业,现在又让包书皮,真的有点崩溃。”在某职业培训学校工作的陈康抱怨道,“这明明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变成了家长的作业?”
陈康的困惑代表了许多职场家长的心声。他们认为,包书皮这类任务不仅占用了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还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我女儿今年上三年级,完全可以自己学习包书皮,但老师要求必须由家长完成,因为孩子贴得不够整齐。”一位家长在采访中表示不解,学校是不是应该多锻炼一下孩子的动手能力?
“手残党”:技术门槛遇到挫败感
“我从来没有成功包好过一本书。”在银行工作的王戎煜苦笑着说,“每次不是有气泡就是剪歪了,孩子还对书皮有要求,现成套上的他不用,必须要手工贴的,我都是请同事帮忙。”
像王先生这样的“手残党”家长不在少数。虽然包书皮看似简单,但要做得平整、无气泡确实需要一定技巧。各类视频平台上,包书皮教学视频的播放量常常高达数十万次,评论区充满了家长们的求助和交流。
“我买了三种不同的书皮,看了无数个教程,还是包不好。”在网络公司上班的孙程杰说,每次看到群里其他家长晒的完美照片,他就感到特别挫败,孩子也不开心。这种挫败感不仅来自于技术上的困难,更来源于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会影响孩子在老师眼中的形象。
声音
家长:为啥不能出厂自带?
为什么书本不能出厂时就带保护封面?在众多讨论中,一些家长认为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难题。
一位出版行业人士透露,增加保护封面会提高成本,每本书大概增加0.5至1元,目前教材采购价格控制严格,出版社暂时没办法增加这个设计。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对教材规格有统一要求,包括尺寸、重量等都有明确规定,增加保护封面可能需要重新审批,这也是阻碍改革的原因之一。
学校:保护教材与统一管理
面对家长的种种质疑,学校也有自己的考量。“教材循环使用是国家的政策,保护好书本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浪费。”城区某小学教务处主任解释称,学校要求包书皮是出于保护教材的考虑。
此外,统一包书皮也有助于班级管理。“如果所有学生的书都包着统一的书皮,看起来更整齐,也避免了学生之间攀比封面图案。”一年级班主任程老师说。
记访采访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不少学校对“谁”包书皮并没有要求,高年级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自己操作,学校不强制要求完美无瑕。
家长群体中也自发形成了互助小组,手巧的家长帮助“手残党”家长,共享技巧和资源。一些社区还开办了包书皮小课堂,让这项任务变成了社区互动的趣味活动。有的商家生产销售了分段式书皮,让粘贴更加容易。
包书皮之争看似小事,却折射出当代教育中的诸多矛盾与困境。在标准化与个性化、实用性与仪式感、环保与便利之间,寻找平衡点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与理解。
或许某一天,随着教材设计的改进,包书皮会成为历史。但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相互理解与寻求共识的能力,却将是孩子成长中更宝贵的财富。
市面上的书皮主要分为三类各有隐忧
塑料书皮:最常见、价格低廉且包裹方便,是多数家长的初始选择。部分低价塑料书皮可能使用回收料或添加过量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长期接触影响孩子健康。尽管如今多数正规产品会标注“环保无毒”,但家长仍需仔细甄别,毕竟货架上不乏无品牌、无标识的“三无产品”,仅凭肉眼难以判断安全性。
纸质书皮:包括牛皮纸、包装纸等,因“天然无异味”成为追求环保家长的首选。但纸质书皮的缺点同样明显:防水性差,孩子不小心洒上墨水、牛奶,书皮很容易受潮变皱;耐磨性也弱,书包里的文具摩擦几下,书角可能卷边、破损,往往用不到半学期就得重新包,反而增加麻烦。
自粘书膜:介于塑料与纸质之间,自带粘性、贴合度高,能让课本看起来更整齐。但这类书膜的“粘性”是把双刃剑——粘得太牢,到期末想撕掉时,可能会带掉课本封面的纸张;若粘性不足,又容易在使用中脱落。更关键的是,部分自粘书膜的胶层含有挥发性物质,打开包装时会有轻微异味,让敏感的家长心存顾虑。
面对三类书皮的“各有优劣”,不少家长陷入“两难”:选塑料怕不安全,选纸质怕不耐用,选自粘又怕胶层有问题。有家长调侃:“现在包书皮,比给孩子选奶粉还谨慎。”